之十三|沧州市茶产业发展与大运河历史的传承河北省茶产业促进会「茶产业专业团队」服务京津冀11个省辖地级市,7月2日。 历史名城沧州,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是入京的门户,沧州市与天津市接壤,沧州青县的口音与天津口音皆相同,同时沧州与山东省接壤,是冀鲁经济文化的走廊,清时期的大运河,给沧州带来了丰富的经济市场资源,绿茶在北方的市场开发,沧州功不可没。 唐朝贞观元年(年),属河北道,天宝元年(年),改沧州置景城郡,治清池县(今河北沧州市东南),辖境相当天津市海河以南,静海县和河北省青县、泊头市以东,东光县及山东省宁津、乐陵、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乾元元年(年),复改为沧州。 年,沧州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7.6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0亿元,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为8.4:41.5:5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9%、4.7%和47.4%。 年第二季度,据不完全统计,沧州市拥有国富、精品、明珠茶城等47个重点大中型茶叶批发市场,全市及县域茶叶经销点97个,茶馆、茶会所96个,其中有茶销售的烟酒店个,茶叶、茶具及茶相关产品销售额近25.2亿元。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大运河在沧州境内流经8个县(市、区),全长公里。近年来,沧州坚持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运河已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和产业高地,流动的大运河文化正焕发出璀璨光彩。 “大运河南运河段南北纵穿沧州园博园,大运河的自然生态风光与园博园院落式建筑、园林花卉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园博园已成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强说。 除了园博园,沧州还在运河沿线建成12座旅游码头,于年9月实现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两岸建成百狮园、运河公园,复建朗吟楼、南川楼等古建筑,引入杂技、武术等民间非遗文化,再现大运河千年风韵。 沧州复建的运河古楼南川楼。沧州因河而美,因河而兴。在加强运河沿岸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同时,沧州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带的构想也正在变成现实。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完成大运河非遗展示园、连镇谢家坝核心展示园和泊头冶铸技艺核心展示园建设,完善提升捷地分洪设施核心展示园、吴桥杂技核心展示园及18个特色展示点,为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沧州贡献。”张强表示。 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为基底,以产业增活力,以共享惠民生。置身其中的沧州,正借助“大运河上的园博会”,让这座以“杂技之乡”“武术之乡”闻名世界的古城再现运河文化之光,也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绘上精彩一笔。 责任编辑:张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