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泊头市的由来和历史沿革

泊头市是冀东南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由原交河县和泊头镇合并而成,全市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泊头始建于东汉年间,初兴于隋唐,因运河漕运而得名。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通航后在泊头设立水路驿站,明洪二十二年(年)设置新桥水驿,明洪二十五年(年)更名为泊头驿,并在运河岸设立了码头。历经明清多年的发展,到清末民国初期,泊头已成为天津以南重要的交通、商贾战略要地。

清末民初时期,泊头依托运河的水运极为发达,城区河岸南北有三个装卸货码头,大小商家近多户,市内东西、南北公路连通,年津浦铁路在泊头设立火车站,年大清邮政、国内汽车行在泊头设点,年泊头电厂、电力公司成立。除了商家云集外,年永华火柴股份公司成立,五洲、恒记烟厂、以及十几家酒厂相续经营。

日本占领时期,泊头的经济受到了重创,一切重要交通、电力、通讯设施都受制于军用。

年10月交河县城解放。

年5月泊头解放。当时的冀中八区设立泊头市,并在年将中共华北城市工作部设在泊头(现信誉楼南侧),指导了北平、天津解放的工作。

年末泊头市改为镇。年改为省辖市由沧州专区代管。

年末改为泊头镇。

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泊头市(县级)。

年撤销交河县归并泊头市。

泊头市(交河县)解放后大力发展传统的铸造、鸭梨、机械制造产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铸造、汽车模具、环保设备、油泵、制酒、钢结构、绿色农业等现代化产业基地。市内交通、人文居住环境、医疗、文化得到巨大发展。

泊头段南运河

河道长40.15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大运河河道的一部分,河道为复式或单式U型断面,河床上口宽48—米,漕深5—9米,河道水量少局部接近干涸。两侧堤防大部分为土堤,局部堤顶硬化兼做公路或城市道路,泊头段运河没有砌体纤道,局部主河槽两侧的缕堤在运河航运时期兼做纤道。从现存河道的分析、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考证可以证实,今天泊头段南运河河道属于我国隋代开凿的永济渠的一部分,宋金元为御河河道,是元以后的京杭大运河漕运河道,其真实性完整性较好。泊头段大运河自建成以来一直以漕运为主要功能,兼有少量排灌功能。清末由于河道失修,海运兴起,漕运开始没落;陆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津浦铁路的建造,直接导致了运河漕运的没落。民国期间至建国初期运河尚有航运,南运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面断航,航运功能基本消失,南运河作为整个水系的泄洪入海通道的功能大部分被漳卫新河所取代。目前,南运河承担着在一定时期的输水功能,同时,局部满足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及城市居民用水需求。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南运河河道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泊头清真寺

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万历、嘉靖年间几次修葺,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历代几经修缮,至今保存较好。年被河北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年被定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泊头市穆斯林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寺座西朝东,占地面积10平方米,建筑面积0平方米,房屋余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制结构古建筑群。寺内收藏较为丰富,有古代帝王、名人的题匾,有近现代名人字画,有自明代开始手抄的《古兰经》阿文本多卷、汉文本米长卷以及石刻《古兰经》,有明代进士石三畏赠送的“百鸟松”,有清代乾隆年间立的《清真寺学田记》碑,还有较珍贵的明清瓷器、铜器等。

金牛池的传说

话说金牛池位于河东大南头运河东岸的“东西贴”一带,因地势低洼常年有水,面积大约一里多,传说古代某日浓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如盆,有人眼见电闪之中,一头金色黄牛从天而降,投入池中,整池的水泛起了巨大的浪涛。自此以后,每逢风大雨急、雷电交加之时,不时有人看见池内金牛游动的现象,人们确信这池中真有一头从天而降的金牛。

金牛池的传说传到了江南,多年间引来了许多南方的淘宝人,他们用各种方法企图找到池中的金牛,始终没有人成功,仍然有人在风雨之中见到金牛的现象,直到日本占领时期,关于金牛出现的说法才逐渐稀少,有人说金牛可能已被南方蛮子憋宝给弄走了,留下了金牛池的传说。

交河古钟的传说

泊头市交河镇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熙宁六年(公元年)交河建镇,金大定七年(公元年)建县。隋朝末年李世民、窦建德起兵反隋,窦建德曾在交河驻兵建政,为号令四方,铸制了一个特大的定明钟,八个钟角用纯金镶嵌,并建筑了高大的钟楼,派兵值守,按时辰鸣钟,夜深人静时,洪亮的钟声能传到60里外的泊镇,钟楼周围形成了一条热闹的街道,直到现在交河还有这条鼓楼街,随着唐朝末年的战乱,当地百姓为保护古钟,把古钟深藏地下,但因为古钟有八个金角,历代不断有“淘宝”的高人试图挖取古钟,有传说金八角已被南方蛮子盗走,只是古钟踪迹皆无,到现在那里留下了多年挖钟留下的洼地,古钟的传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富镇千年古槐至今枝繁叶茂

富镇的原叫富庄驿,富庄驿的西门里有一棵老槐树,历尽沧桑至今枝叶繁茂。富镇古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元代末期,据说朱元章起义时,曾在这棵树上拴过马。另一个说法是远在隋朝末期窦建德起义时就在这棵树上拴过马,如今这棵老槐树也成了县市级文物。民间传说,富镇富庄驿这个村有南北走向的三里地的长街,村南并列有两眼深井,还有两条大道向东南和西南方向延伸。三里长街为龙身,两眼深井为龙眼,两条大道为龙须,风水地理自然形成龙的格局。明太祖朱元璋{民间叫朱洪武}曾欲在此建都,已修了东镐、西镐{可能是京城建筑的地基},东门和西门。早些年还有两个高土台,那时迷信盛行,军师刘伯温一箭射出了五百里,遗弃了富庄驿,在北京建了都。富镇只留下了许多的历史传说。千年的古槐枝叶几曾死而复生,让人浮想联翩,谁也无法知晓当年的风起云涌。

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旧址

系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年2月至12月的驻地。年1月至年12月,城工部共转移13个驻地,年2月从沧县城西庄迁至泊头,泊头旧址是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处,也是最后一处驻地。旧址现坐落于泊头市解放西路解放桥西南侧,坐北朝南,东西长46米、南北宽20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6平方米,是多年前山西阎姓商人所建当铺,为典型山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高房建筑,当时对外公开的名称为“华北建设公司”。华北局城工部在泊期间共设置7个工作室,分别为秘书处、学生室、工人室、研究室、干部室、统战室以及第七室(负责电台、机要、化装、政治交通等工作)。荣高棠同志为学生室负责人。华北局城工部在泊期间为加强北平、天津地下党工作,配合解放和接管平津两大城市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收集了国统区平津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报,成为联接平津等敌占城市地下党和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的一条红色纽带。二是培训了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为北平、天津等城市输送青年学生多人,任建新、周南当时曾在泊头接受培训。三是作为中转站,接收大批从国统区来的进步学生和工人向解放区转移,接待了吴晗、刘清扬、张申府、米暂沉、周建人、符定一、楚图南、李明灏、田汉、安娥、李公朴夫人、焦菊隐、马彦祥、蓝天野等一批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年泊头市委、政府投资万元修建了城工部主题公园,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旧址被命名为河北省党史教育基地。

耿桔石造像

位于富镇姜屯村内,明代雕刻形式。两像均与底座连为一体,为整块汉白玉石雕刻而成。雕刻内容为,头雕发巾帽,身雕官服,服上雕有莲花、牡丹、凤凰纹饰,丝绦上雕有云纹。全身匀称,刻工精细,形象逼真。该像年被列为交河县文物保护单位,年为泊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被立为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得到较好的保护。

耿桔,字廷怀,又字蓝阳,明代交河县姜官屯村人,父亲耿情,习武功,善医术,然早丧,桔随母寄居献县单桥外祖父林氏家,史书故又称为献县人。耿桔少贫寒,然勤奋,明万历辛丑科进士,初在献县东关讲学,发明性道之学,后为江苏常熟县令,在任期间,为改变士风,首复吴公书院;为造福当地民众,审度常熟地形,大修水利工程,改变了常熟北高苦旱,南卑苦涝的现象。并精研水土蓄泄之方,著《水利全书》行世。耿桔治理常熟的水旱灾害,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处,造福百姓,为此,常熟县人民在耿桔离任后为他建了"耿桔庙"纪念他。耿桔为官清正干练,很快升任兵部主事(相当于现在的司、局长),他敢书直谏,从不趋炎附势,因而得罪了上司钱谦益,他愤而辞官还乡,引田躬耕,终日毕恭毕敬侍奉母亲。桔对其母至孝,母殁后,筑悦亲台,朝夕跪进饮食,以示奉母。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其编订的《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中,依次将耿桔、高攀龙、钱一本、孙慎行、顾允成、史孟麟、刘永澄、薛敷教、叶茂才、许世卿、顾宪成、刘元珍、黄尊素、吴桂森、吴钟峦、华允诚、陈龙正共计十七人列为"东林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泊头火柴厂

年5月成立,时称泊头永华火柴公司,为全国最大的火柴生产企业。年2月成为较早的公私合营企业。年2月私方退股,改组为国营企业——河北省省管泊镇火柴厂。年改为泊头火柴厂,划为天津市专员公署管理。年改划河北省政府管理。年由省属国营企业下放到沧州地区管理,转为沧州市直属国营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泊头火柴”销往全国各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先后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轻工部重点骨干企业。90年代末期,受火柴行业整体滑坡影响,企业连年出现严重亏损,经营陷入困境。年10月改制为泊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但始终未能扭转亏损局面,效益连年下滑,负债持续增加,多次出现大规模罢工、闹访等群体事件。6年5月划归泊头市政府管辖,11月因外债高筑、经营亏损而被迫停产。9年10月,应广大股东和职工强烈要求,公司先后召开董事会、股东代表大会,一致同意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并发布了清算公告。9年11月,公司向泊头市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年4月,泊头市法院立案受理泊头火柴厂破产申请,依法宣告企业破产。

作为百年企业,泊头火柴厂的破产工作属于特别案例。一是涉及人员多,情况复杂,需安置职工达人,其中包括离休老干部、建国前老工人等。二是公司性质几经变化,历经私营、公私合营、省属国有、沧属国有、全员持股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积累的各种历史性问题繁多复杂。三是公司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时,企业账面资产万元,账面负债万元),土地面积.62亩且位于老居民区中,不具备开发优势,机器设备破旧不堪、价值极低,而破产工作所需费用高达2.06亿元,绝大部分要由当地财政出资。四是企业历史上长期经营状况好,企业办社会内容丰富,面对破产,职工思想落差大、情绪波动大、个人诉求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面对复杂情况和特殊因素,泊头市委、政府不折不扣地履行属地管理责任,主动担当,在自身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力解决企业维稳、职工安置中的难题。一是解决企业办社会遗留的吃水难、上学难等问题。投资万元对职工居住区生活用水进行了改造,解决了企业职工一度因企业破产而造成的饮水困难。将火柴厂小学划归地方教育部门管辖,纳入全市教育系统,解决了职工子弟上学和教职工安置问题。二是解决职工安置资金匮乏的难题。在房地产市场深度低迷、城建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本着“宁可城市缓建工程、不让一名职工吃亏”的原则,拿出“砸锅卖铁”的劲头,由城投公司收储该企业土地,先期出资2.06亿,用于职工安置和债务清偿,保障了破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年6月,火柴厂地块经土地招拍挂,获得土地出让金1.49亿元(每亩95万元),缺口资金万元完全由市财政承担。

泊头师范

始建于年9月,校名为“直隶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是一所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校,有“沧州黄埔”之称。年共产党员刘格平在中共天津市地方执委会的领导下,在泊师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泊师党支部。泊师不仅是津南地区的最高学府,而且成为这个地区党的摇篮和革命的策源地。据不完全统计,津南地区的早期党组织或第一任县委主要成员都是由泊师学生创建或组成。年河北建省后改名为“河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是河北省最早建立的十所师范学校之一。0年开始招收五年制专科生,年改建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泊头分校”,7年升格为泊头职业学院。年与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合作,投资3亿元,占地亩,建设了泊头职业学院渤海分校。建校90年来,为河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国家高级领导干部、将军、科学家、文学家和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民教师,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军屯惨案纪念碑

座落于营子镇东北3公里的军屯村。年5月,日本驻淮镇的部队,为寻找一个掉队的侵华日军,一个星期内坑杀了军屯村口人,其中儿童58人,最小的不到1周岁,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军屯惨案”。为纪念遇难者,中共营子镇军屯村支部、军屯村委会于年建立纪念碑。该纪念碑周围为庭院式建筑,占地面积0平方米(5亩),座南朝北,碑亭成六角轿顶式,座落在院内中央位置。亭总高8.15米(象征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其中亭基座高3.77米(象征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南北面分别为3级6步台阶,共18层。亭内竖纪念碑一通,高3米,宽1.2米,厚0.2米,座南面北,碑身下面镌“军屯惨案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是碑文及遇难者姓名。由亭内北望,柏油路两侧立石碑五通,分别是:“原八路军冀中八分区二十三团作战纪念碑”、“抗日战争军屯烈士纪念碑”、“日寇扫荡军屯遇难者纪念碑”、“军屯在两战及抗美援朝参战立功人员纪念碑”等。此建筑是“军屯惨案”幸存者,退休老干部赵培元同志首先倡导,并拿出积蓄5万元钱资助。军屯村村民积极响应,营子镇党委、政府、泊头市委、政府等大力支持,投资达十余万元,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目前“军屯惨案纪念碑”被中共泊头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阳光泊头整理编审:石增帅点击阅读原文发布招工求职房屋信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