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3/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

“法官你好,我可是找到说理讲法的地方了,你们给评评理吧。”一名当事人疲惫地走进泊头法院交河法庭。

看着风尘仆仆的当事人,法庭调解员赶紧招呼他坐下,“大哥,别着急,咱们坐下慢慢说”。

王某和其父亲王某俊承包了村里的耕地,年,王某俊将其承包的部分耕地转包给本村李某。时至今日,李某一直未给付转包费用。年9月份,王某向李某索要该地。然而李某仅返还了部分耕地。双方因为这件事,多次发生矛盾,眼见春耕当前,王某无奈之下来到法庭寻求帮助。

土地纠纷无小事,而且,这也是近邻之间的纠纷,两家多年的邻里情若因此而破裂也是双方当事人的遗憾。了解案情后,调解员便第一时间前往村委会了解详细情况,并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到现场实地调查,随后邀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调解刚开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因意见分歧较大,双方当事人在现场产生了激烈的口角。调解员只能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法,分别向双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讲法律政策。李某表示,想要再种一年后再返还耕地。王某却要求现在就要返还耕地。两位调解员一看双方有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提出了一个调解方案,“现在地里还种着小麦呢,等这一季小麦收了,再返还耕地”。情绪平静下来的二人对于这个方案很是认可,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握手言和。

走访,走的是“心尖”;调解,调的是“需求”。土地纠纷牵涉农民的切身利益,极易激化矛盾。泊头法院努力践行“枫桥经验”,充分利用诉前调解联动机制,与辖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建立联系,积极进行诉源治理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以田间地头,减少当事人诉累,让人民群众切实感觉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供稿:王春发

原标题:《一场行走在“地头”的调解》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