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1.html “三痴斋”泥塑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古典名著,人物刻画传神。记者冯硕摄 刘丽娜正在赶制一批寿星泥塑,通过销售企业定制产品,“三痴斋”泥塑工作室已实现盈利。 7月7日,记者来到沧州泊头市军西村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掀帘进屋,只见上百件泥塑作品整齐摆放在展示架上。喜羊羊、灰太狼、兔爷、包拯、郭子仪等混在一起,颇为诱人。 走近一组红楼梦人物泥塑,细细端详,大色块的使用,让泥塑在细腻中不失厚重;人物表情写实,眼神传神且各不相同;性格亦呼之欲出,欣赏的同时,似可与泥塑展开“对话”。另一件包拯泥塑,沿用京剧中的黑脸造型,同时将头身比例压缩至1∶2,最终呈现的包拯可爱又不失威严。 在另一侧未经上色的泥塑前,记者驻足观看。造型各异的神兽、狮子,嘴巴大张的女孩等,与上色泥塑比,魅力不减。凑近打量,狮子的舌头翻卷出漂亮的弧度,女孩的缕缕头发层次分明,趣味十足。 这里是传承已超百年的泊头“三痴斋”泥塑工作室。谈及泊头泥塑的独特魅力,泊头“三痴斋”泥塑第四代传人宋长峰介绍,“大运河畔的地理位置为泊头泥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泊头泥塑讲究‘塑’跟‘绘’并重,泥塑做完不彩绘,一样可以看出人物的机理和表情。” 在泊头泥塑史上,“三痴斋”泥塑影响巨大。“三痴斋”泥塑工艺发端于清光绪年间,如今已有年的历史。百年的传承造就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泊头“三痴斋”泥塑于年被列入第五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像其他非遗一样,泥塑也面临着吸引当下受众的发展困境,不过我很看好它的未来。要想让更多人接受泥塑艺术,就要往前求、往深挖。” 宋长峰缓缓道来:“往前求,就是顺应当下大众审美,比如我们做了灰太狼、喜羊羊、熊出没、小黄人,就是从娃娃开始培养大众对泥塑的喜爱;往深挖,即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雕塑元素,展现中国泥彩塑之美。” 宋长峰来到工作间,拿起一尊人物泥塑的半成品,从工具包中抽出塑型刀,一遍遍在人物的鞋上拍打、压刻。不一会儿,原本扁平的泥巴上棱角分明,可清晰分辨出左右脚。 在他身旁,徒弟刘丽娜正在为一批寿星泥塑上色。“我们不能将泥塑停留在非遗上,而是通过走泥塑工艺品化的路子,形成商品,这样才能让大众看到并爱上这门艺术。”宋长峰说,“‘三痴斋’从年开始,通过生产企业定制产品实现盈利。” 盈利的同时,宋长峰也意识到培养后继人才的紧迫性。“从选土到造型再到上色,泥塑的每个环节都是手工制作,如果这项手艺失传,对这门艺术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宋长峰从年开始收徒传艺,目前共带出17个徒弟。此外,他还在家中、学校开设泥塑体验课,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泥塑、爱上泥塑。 对于泥塑的未来,宋长峰充满信心。“经过历史的沉淀,如今我们泥塑行业的整体水平,以及国家对泥塑的保护、挖掘和整理,都达到了非常好的程度,加上老百姓收入水平提高,大家对于收藏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泥塑的春天就要来了。”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推荐阅读: 三痴斋泥塑 点击阅读原文发布招工求职房屋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