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01项目式学习在中国高中化学课堂的实施

阅读多位项目式学习专家的著作,我深感收获颇丰。这些著作不仅更新了我在教学理念上的认知,还为我提供了丰富的项目式选题灵感。然而,在阅读过程中,一个问题逐渐浮现:如何将项目式学习真正融入课堂呢?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微型化策略

首先,项目式学习需要“微型化”。这意味着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个项目,确保其既能深入浅出地展现核心概念,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将项目细化,设计每个项目的明确目的。例如,将《探秘火箭燃料的配方产品肼》拆分为三部分,分别在高一、高二、高三的教学阶段进行讲解,每次仅需一个课时。

◆本土化策略

其次,“本土化”也是关键。项目式学习应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教学资源,确保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调根据本地文化背景和教学资源调整项目,如将提取玫瑰花精油的项目改为提取桔子皮精油以更贴近学生。

◆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

项目式学习在高三复习阶段效果较好,因学生此时已具备足够的化学知识基础。而在高一二的课堂实施此类项目式学习可能较为困难,毕竟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对于知识性强的章节,传统讲授可能更合适。

◆项目式学习的效益与挑战

然而,我也意识到,尽管项目式学习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仍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限制。学校教学往往需要遵循严格的进度安排,而项目式教学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深入探究和完成。虽然项目式学习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但教学时间紧张使得其在常规课堂中的实施受限。

02一线教师的观点

泊头市第一中学的蔡新老师认为,应根据情境的陌生度和复杂度、知识的关联度等,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阶,设计学习活动和内容。他倡导学生们利用结构化的知识来拆解真实情境,实现从解题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转变,以及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发现问题的提升。

◆项目式学习的实际应用与策略

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情境提升兴趣与能力,学生处在中心,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角色。郑桂丽老师强调,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应处于中心地位,通过自主建构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则扮演着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参与者的多重角色。

◆情境选择与学习进阶设计

学习情境需根据复杂度和关联度设计合理进阶,利用结构化知识解决问题。王昊杰老师则提出,设计项目式学习课堂时,应根据情境类型和熟悉程度进行进阶设计。他建议依据学习探索情境、生活实践情境和学术探索情境的顺序,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的角色定位与实施步骤

陈杰老师指出,项目式学习各环节紧密相连,知识点融入活动探究中。强调学生自主性,设计项目需明确任务和目标,通过实施、反馈步骤提升能力。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项目式学习的情境设计与核心素养提升

于新赫老师则强调了利用“价—类”二维认知模型对工业制备进行理论分析的重要性。通过体验实验室的物质制备探究历程,并结合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够建构从原料到产品的思维模型。设计包含真实性和挑战性的情境,通过“价-类”二维视角提升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而有效提升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