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怎么治才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民以食为天,而中国人一向注重饮食文化,而不同城市又有各自不同的美食代表,如北京的“便宜坊”,天津的“狗不理”,杭州的“知味观”,苏州的“松鹤楼”可谓驰名国内外。风起云涌,岁月变迁,这些百年餐饮老字号正是用历史的醇厚味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与这些已过百年的餐饮老字号亲密接触,感受“有说头、有品头、有看头、有想头”的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丰富的内涵与强大的生命力。

1、北京

便宜坊

历史:年

坐标:前门大街东侧鲜鱼口老字号餐饮一条街

便宜坊(biànyífāng)烤鸭店是北京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饭庄,创业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年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现为国家特级酒家。“便宜坊”字号蕴涵了“便利人民,宜室宜家”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以焖炉烤鸭为龙头,鲁菜为基础的菜品特色。烤鸭外酥里嫩,口味鲜美,享有盛誉。因焖炉烤鸭在烤制过程中不见明火,所以被现代人称为“绿色烤鸭”。

"八百年古都,六百年焖炉"。便宜坊的招牌甚是响亮,作为北京最老字号的烤鸭店,也是焖炉派的始祖,其特点是烤鸭不见明火,炉中湿度相对较高,烤出来的鸭子皮肉相连,还保留较多油脂,鸭皮偏软,鸭肉则更为蓬松。

便宜坊以四脱闻名—“脱油、脱脂、脱酸、脱腥”,特别讲究火候。相对而言,便宜坊的鸭肉口感更好,更加鲜嫩多汁;但若取鸭皮蘸了白糖食用,就少了那种入口即化的酥脆口感,而是略显肥腻了。

烤鸭一般肉肥,吃多容易腻,便宜坊如今在百年技法基础上,对鸭坯提前处理加入蔬菜,薄饼是百分百的蔬菜汁,不再以传统的葱丝为主角儿,而是改良成香椿苗、萝卜苗、薄荷叶、花生叶等蔬菜。喜欢新口味的可以去尝尝这百年焖炉的新吃法。便宜坊目前在北京已有约16家店,鲜鱼口分店据说是最大的分店。

2、长沙

火宫殿

历史:年

坐标:坡子街号(近三王街)(坡子街总店)

位于长沙市坡子街的火宫殿,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年),距今已有四百四十余年历史。据传明代此处(火宫殿现址)过去曾是一座小庙,供奉火神祝融君,俗称火神庙,又名“乾元宫”。火宫殿有一大铁香炉,香炉上标有“明万历五年铸造”等字样,在“文夕大火”中不知去向...

火宫殿如今是湖南长沙集汉族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作为湖南省长沙市的特色景点,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在这里可以吃到各种长沙和湖南小吃,比如长沙臭豆腐、正宗毛氏红烧肉、糖油粑粑等等。火宫殿作为美食城现在长沙有几家分店,其总店位于坡子街。

从清末至民国时期,火宫殿内摊担罗列、支棚撑伞,成为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小吃的闹市,它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餐饮文化于一体,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化文化场所。

火宫美食经代代匠心传承与发掘,现已拥有余种湘风小吃,余种传统经典湘菜,成为湖湘小吃的王国、传统湘菜的首府。如今,火宫殿红墙绿瓦,飞檐斗角,树木葱郁,回廊相绕,美食飘香,成为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火宫殿一游,可体验神秘的宗教文化,可观览火庙雄风,可听湘曲弹词、可吃传统早茶、可品传统湘菜,是长沙独具一格的旅游休闲好去处。

3、苏州

陆稿荐

历史:年

坐标:苏州观前街8号(醋坊街口)

外地人第一-次听到"陆稿荐”这个名词可能摸不着头脑。可苏州人听了则口水直流。"陆稿荐”是一家专读卤肉制品的店,百年老店,名扬姑苏。从观东的醋坊桥走入观前街,首先看到的第一家门面就是苏州百年老店“陆稿荐"。他创于康熙二年(),以本帮制卖酱鸭、酱肉为主,品种较为单一,人称熟肉店,距今已有年历史。袁景澜《姑苏竹枝词》咏道:"鲜美春阳鲒子鱼,陆蹄松酒佐欢醵。四时饮馔多珍品,应补潜夫市肆书。“说陆稿荐的熟蹄和孙春阳店鲒子鱼一样,都是吴中有名的美食。

旧时陆稿荐门口有四块市招,-是"五香酱肉",二是"蜜汁酱鸭",三是酒焖汁肉",四是"讲呈糖蹄",正是陆稿荐的特色产品。五香酱肉相传从“东坡肉演变而来,以成甜相宜、软糯鲜香著称。蜜汁酱鸭,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都选用娄门土麻鸭或太湖鸭,以以约四斤重的新鸭为最佳。酒焖汁肉即酱汁肉,色泽介乎桃红与玫瑰红之间,肉酥而不烂,肥而不腻,甜中有咸,不要看酱汁肉白花花的肥肉,觉得不够热辣辣,它可是要冷着吃。放到盛满热饭的饭碗里一-捂,稍等片刻,扒开就着白饭吃,香!大冬天,室外寒气茫茫,怀抱热气腾腾的米饭,猪肉的香气萦绕齿间,夫复何求!苏州一年四季分明,很多美食也都讲究时令!酱汁肉就只有冬天才有,过了春节就没有了,要想再吃就只能等下一个冬天。

陆稿荐的猪头肉十分出名,上海俚语“耳朵忘记在陆稿荐”,就是隐喻你的耳朵是对猪耳朵。

关于如何会取名"陆稿荐",其中还有一段颇为神奇的传说。相传某年四月十四日"轧神仙"前夕,有个衣衫褴褛、背一条破草荐、手捧两只叠在一起的旧陶钵的乞丐,走进肉店求宿。陆老板见其可怜,遂发善心允他在灶门空地上蜷宿一宵。那乞丐把草荐铺在地上,两只陶钵合叠当枕,呼呼入睡。次日凌晨那乞丐不辞而别。等到烧火伙计烧肉时发现灶前有条破草荐,于是随手撕碎往灶堂一塞付之一炬。

不料一阵异香散发开来,店里人都惊呼"香得来、香得来"。陆老板知后觉得奇怪,暗忖昨日那乞丐莫非是仙人化身,那两只陶钵合叠恰是个吕字(叠口为吕)。悟到此,陆老板连忙把未曾烧掉的破草荐留下来,每天抽出一根放在灶内,烧出来的肉异香扑鼻,附近中市街、下塘一带都闻到阵阵肉香。一传十、十传百,顿时生意兴隆。陆老板灵机一动,干脆将肉店的牌号改名为"陆稿荐",还将吕纯阳化身乞丐借宿留草荐的事大肆渲染。从此,这家陆稿荐肉店长盛不衰。

稿荐:稻草或麦秸编成的垫子,旧时用来做床垫,座垫。稿:同蒿,干的禾草。野生的细长的蒿草。荐,垫子,铺垫。

五香酱肉具有皮薄而呈麦黄色、膘白、精肉红的特色,食之软糯入味,肥而不腻,入口而化,满口香酥,确是名副其实的"五香酱肉"。

苏州酱鸭的外皮用红曲、冰糖特制的卤汁抹上,使酱鸭皮红带甜,肥嫩可口,色、香、味俱佳。

还有苏州一年一度的传统时令产品"酱汁肉",也是陆稿荐的名产。酱汁肉加工时用肥瘦均匀的条肉,切成小方块,加红曲、砂糖、香料等复制而成,其色红似樱桃,其味甜而不腻,入口即化。

据成稿于年的《醇华馆饮食脞志》载:"苏州从前有陆蹄、赵鸭、方羊肉之称。陆蹄谓陆稿荐之酱蹄。熟肉店以陆稿荐、三珍斋两家最为驰名。其出品以酱鸭、莲蓬蹄为上,酱蹄筋、酱肉次之。熟肉之最佳者,莫如观东之者陆稿荐。

4、上海

王宝和酒家

历史:年

坐标:福州路号(近浙江中路)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对蟹情有独钟。《晋书·毕卓传》中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清代文学家、戏曲家李渔也曾言:“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作为江南饮食之都的上海,自然也少不了大闸蟹,对上海人来说,吃蟹不仅是果腹充饥、满足口欲,有时更是一种情结。如果向老上海打听哪家的大闸蟹最美味,他一定会告诉你:“王宝和!”

创立于清乾隆九年(年)的王宝和酒栈最初是位于上海小东门外咸瓜街上的一间小店,一开间门面,放一、二张方桌几条长凳,就像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一样,向往来的客商、游人出售自酿的绍兴黄酒,也备有一些霉豆腐、香干、茴香豆之类小碟子下酒菜。虽然店面小,但“王宝和”的黄酒采用鉴湖水、金坛、丹阳糯米,用料好,功夫到,入口醇厚,很快便在上海滩做出了名气。

上海开埠后,南市北移,外滩以西、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地区人气渐旺、商市骤兴。咸丰二年(年),店主王仁山把“王宝和”迁至花园弄盆汤弄口(今南京东路山西路口),设立酿坊,前店后场,生产加饭、花雕、太雕等优质黄酒。年又迁到现址福州路浙江中路口,更名为王宝和酒家。

如今,王宝和酒家的菜肴集各帮之长,尤以经营清水大河蟹闻名。该酒家经营的蟹筵,以特、新、优取胜,烹制的蟹菜风味独特,其中"芙蓉蟹粉"、"翡翠虾蟹"、"流黄蟹斗"、"阳澄蟹卷"“蟹肉鲜肉月饼”尤为著名。

5、苏州

松鹤楼

历史:年

坐标:苏州市平江区太监弄72号(近玄妙观)

据史料记载,松鹤楼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年)由徐氏在苏州玄妙观创建,始创时只是一家小三开间楼面的小店,以经营面点为主,其后在各色面浇基础上推出苏帮饭菜经营。由于古人以松鹤寓长寿,故取名松鹤楼。光绪年间(—)饭菜生意兴旺,经营额超过面点。到年,因经营不善,餐厅濒临倒闭。后由天和祥店主张文炳牵头以合股形式租赁该店,改名为和记松鹤楼,经营苏帮正宗名菜,逐渐成为苏帮菜的“扛鼎之店”。年,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松鹤楼乃是苏帮菜的一张名片,目前也算是苏帮菜的领头大哥。

松鹤楼的菜品用料新鲜、四季有别、因材施艺、精烹细作、讲究火候、鲜甜可口,与吴地温婉饮食、淡雅人文的风格相得益彰。松鹤楼也是诸多中餐厨师的摇篮,多位名厨在多类烹饪大赛上获得奖牌。

由于松鹤楼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苏州美食,因此,它常常见诸电影和文学作品,影片《满意不满意》、《中华三味》、《美食家》、《私人订制》都取材或取景自松鹤楼。中文小说家金庸在其《天龙八部》中多次提到松鹤楼,年9月23日,八十四岁的金庸重回松鹤楼,在品尝了苏帮美食后,欣然命笔,写下了“百年老店,历久常新,如松长青,似鹤添寿”的题词。松鹤楼旗下现有19家门店,总店为观前店,坐落在苏州第一繁华闹市区观前街,为美食街“太监弄”的招牌店。自古有“吃煞太监弄”一说,无论中外宾客,要想品尝苏州美食,太监弄是首选。

6、宁波

状元楼酒店

历史:年

坐标:和义路88号和义购物中心沿街商铺

(电信局南面)

宁波状元楼酒店,创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年),原名三江酒楼,原址在江北岸三江口畔,是甬上文人雅士雅聚之地。

改称状元楼有一段典故。宁波历史上一共出过13个状元,章鋆是最后一个。他自幼聪颖,饱读诗书,21岁就中了举人;咸丰二年(年),甬上举人章鋆与张氏兄弟赴京赶考,书生们在“甬江楼”为他们饯行。本文为厨影美食编辑整理,更多精彩内容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