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大运河沿线驿站的选址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仅要考虑交通便捷,还要解决临水而不被水所侵的矛盾;不仅要方便使客来往于城内各衙署,还要处理城门开闭与驿站运营的冲突;与商市的结合更使驿站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运河上的驿站都紧临大运河,且多位于重要水、陆交通节点。位于泊头的新桥驿,就是南北水路和东西陆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水路不必说了,泊镇的陆路地理位置亦异常重要,向东经南皮、盐山,可直达海上丝绸之路的北部起点之一海丰镇。向西过交河县城至富庄驿,然后北经献县,至河间或京师,或径往保定,尔后山西。

交河县是明清河间府内同时拥有水陆两个国家驿站的县级单位,县西有陆路驿站富庄驿,县东有运河上的水驿新桥驿。

嘉靖《河间府志》卷四《宫室志·公署》:“新桥驿,在县城东五十里,俗名泊头驿,洪武二十五年置,永乐间重修。”民国《交河县志》卷四《邮政志·邮政·驿站》里将设新桥驿的时间精确到了月份:“新桥水驿……洪武二十五年五月置,俗曰泊头驿,极冲。”嘉靖《河间府志》卷十七《宦绩志》则将修建新桥驿的人锁定,谓“武聪,洪武二十二年任(交河知县),重修新桥驿。”

运河岸边的水驿有俗名的好像不多,新桥驿算一个,由于它设在泊头镇上,很多来往的人士把它们搞得不很清楚,于是新桥驿有了别名“泊头驿”。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南直无锡人倪敬写有《晚泊泊头驿》诗,清雍正二年进士、浙江乌程人严遂成(—?)也写有《有感题泊头驿》。

与此相类似的是泊头镇,又名新桥镇。道光《交河县志》卷一《地理志志·古迹》:“泊头镇,即新桥镇。”

在泊镇,曾共有三级河道管理机构,工部都水司分司郎中、河间府管河通判、交河县管河主簿。

明代成化间,将工部郎中移驻山东张秋,与此同时,增设河间府管河通判驻扎管理。

河间府管河通判为六品专职河道官员,并不负责地方社会的民事与刑事事务,管理河段为“景州以北至天津”,辖区的河工、夫役、物料均归其统筹规划。嘉靖十七年(年),又“增设河间府所属故城、吴桥、东光、南皮、交河、兴济、青县、静海等县主簿各一员,专管治河。”而交河县主簿所管“河道南接东光李道湾起,北接青县白洋桥止,共五十里。”

这些官员在泊头的主要职责是:

(1)河道维护,河坡整修,防止水患。

(2)维护沿河治安,打击匪患。

(3)规范运输秩序,保证正常通航。

(4)接待过往官员,传递官方文书。

(5)河岸植树,美化环境。

(6)维修、养护桥梁和码头。

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不但是直隶与河间府主要的商品集散地,而且还汇集了南北人流与物流,在明清数百年间展现了运河巨镇的宏大气魄。

先看运输,运河“南通江湖,北达津京,川产广产之运输,海货洋货之兴贩……而泊头首当其冲……两岸商贾云集,为数百里所未有。”乾隆时期,泊头运河上每日船艘密布,多如过江之鲫,有时一天往来数百只船,可谓南北之间重要的货物转运枢纽。

据泊头《南头回族志》介绍,清朝末年,泊镇计有回族养船户21家,船主以石、李、曹、朵、穆五姓为主。有吨位以上的船主2家,80吨位以上的7家,50吨位以上的11家,30吨位以上的2家,15吨位的小船主3家。其中有6家驻天津独流镇,6家驻泊镇顺河街,其他散居镇区其他地方。玩船的、拉纤的回族船民数目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为数肯定比船主多得多。汉族养船户也未作统计,估计比回族养船户还要多些。

泊头还是运河区域内重要的粮食交兑和集散中心。

乾隆九年(年),河间府接收河南彰德、卫辉米数万石,其中在白草洼水次兑交景州米四千石,在连镇水次兑交景州米四千石、献县米三千石,在泊镇水次兑交南皮米一千五百石、安平米二千石、饶阳米三千五百石、武强米五千五百石。泊镇共收兑四县粮米一万二千五百石。可知其漕运码头的吞吐能力是非常大的。嘉庆六年(年),直隶地区遭遇水灾,“截留漕米六十万石,分贮郑家口、泊头、天津北仓三处”。然后利用运河便利的交通条件,将粮食从泊头等地运往各受灾州县。

原交河县泊镇运河上共有四个码头,两个小型的为民办,两个大型的为官办。另外,属于南皮管辖的运河东岸也有两个码头,规模较小,均为民办。

造船技巧为泊镇一绝,据说只用七千七百二十七颗铁钉,三百六十五块木板,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有造船工贪污铁钉,督船人一生气,放火烧了一艘大船,木头烧尽,只剩铁钉,一数,正好七千七百二十七颗。

泊头因水陆要冲,交通优势明显,商业相当发达。在明清两朝,逐渐发展成为南北商贸聚集之地。谈迁《北游录》说泊镇“商贾辐辏,南北大都会也”。不但吸引了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山东、河南、天津等地的行商前来贸易,而且本地人也开有大量商铺,商品种类复杂多样,除了粮食、盐铁与农产外,还兼有瓷器、漆器、布匹、绸缎等日用品与奢侈品。

泊头盛产鸭梨,有数十万亩,年产数百万吨。泊头多植枣树,年产金丝小枣百余万吨。泊头更是铸工圣地,俗称“打行炉”,年产铁件千万吨。这些东西多销往华北各地和运河沿线,依靠水路运输既便捷,又省钱。这些生产、生活必需品正是吸引各地商家齐聚泊镇的主要因素。

万历年间,时任礼部尚书的余继登是泊头余庄村人,他曾为泊镇作《重修西城门记》说:“镇市租输于郡者岁数百金,其他供应几当郡之半”。泊镇一镇的商贸税收竟然达到数百金,其他供应占到河间府的一半,可知泊镇的经济地位之重要。

《南皮县志》记载泊镇“运河开通后,运输便利,尤其商业发达。就泊镇一处而言,两岸商贾云集,为数百里所未有。”雍正元年(年),户部官员李绂奉命催漕,写到“薄暮至东光县,风渐微,四十里至泊头。河间大市镇,谯楼始打四鼓,天甚黑,饼市、酒肆作苦者已早起,灯火隐映三里许。”天未明时,一些买卖铺子的人就起来打理店铺,张罗生意。街道更是一片灯火,数里之外皆可看到。服务业的发达是泊镇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到了道光、咸丰年间,泊头镇区商业店铺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一些私营手工业作坊,两项合计有五百余家。运河西岸叫顺河街,一字排开的当铺、米店、绸布店、酿酒作坊、盐店、铸造铺子、竹器店、茶店、食品店、首饰店,而在距河仅有70米的东大街上,也即后来的胜利街,每日熙熙攘攘,各种店铺鳞次栉比。从泊镇的街道名称可知商业繁荣,有上店街、下店街、马市街、盐店街、枣市街、茶店街、估衣街等等。南头的“小楼底下”有著名的糖坊、油坊、烧饼坊,而在胜利街、新华街南头与胜利路交汇的大小十字街,是泊镇的集市中心,坐贾行商,摆摊设点,说不尽的繁忙。再往西米,和东大街平行的是西大街,这些门店作坊文明经营,重义轻利,辛勤劳作,童叟无欺。

关于泊镇清中、后期的繁华景象,道光年间曾任河南粮盐道的李钧记载:“泊头,巨镇也。”

年,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实行改革,撤销驿站,建立新式邮政,然这项新政,并未影响到泊镇的漕运交通和经济繁荣。年,津浦铁路开通,泊镇设车站,且是天津、济南间的大站之一。于是,泊镇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每日旅客上下,货物之运输,颇形拥挤,闻一日间收入达千元左右云”。从泊镇到西部的陆路交通也已基本形成,交河县成立路政局,又设立了电话局、电报局、车务管理局。正是依靠四通八达的交通,泊镇依旧是货物中转的繁华之地。以泊镇为中心,南北有驿道,往西的大道由原来的一条增加到三条,有到齐桥达淮镇的大道,有到洼里王、郝村的大道,有到沙河崖达交河的大道,有到隆丰店达阜城的大道。

民国初年,泊镇“东西两岸殷实,商号不下千余家”,利用中国近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的契机,将先进的铁路交通与传统水运相结合,以北接天津,南通青岛、烟台等地近代海港城市的地理优势,将本地特产鸭梨、铸铁器,雕版印刷品、白酒等运往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外国,实现了传统商业和近代商业的变革。更为可喜的是泊镇在全国创办民族工业的浪潮中,率先成立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世间最长的火柴厂——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这对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泊镇作为运河岸边重要的河工枢纽、漕运码头、商业中心,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文化事业也随之发展。

首先,是雕版印刷业的规模形成。清朝中期,泊镇有制版印刷作坊三十多家,著名的有同源堂、聚元堂、三元堂、善成堂等。所印内容多为佛经、启蒙读物、字典等。印刷的书籍不但销往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而且在运河沿线的一些中等城市都设有分号和网点。

其次,医药业发达,道光年间,泊镇有坐堂行医、药铺二十余家,著名的有天德堂、天真堂、回春堂、延寿堂、康乐堂。一些堂号还总结自己的行医治病经验,印刷成书,广布四方,如《汤头歌诀》、《疑难杂症诊断》等。

第三,教育发展,明代泊镇就有明伦书院和董子书院,到清朝中后期,又办起了六家私塾,招收学生三百人。

第四,宗教发达,有“七十二庙护泊头”之说,既有儒释道三大流派的道观和庙宇,也有远近闻名的泊头清真寺,还有民间信仰崇拜,如娘娘庙、土地庙、龙王庙、关帝庙、天后庙以及“四大门”的庙宇。此外就是纪念名人的祠堂,也能教化社会,纯正民风。如纪念温家烈女的温烈女祠,纪念孟兆祥、孟章明父子的双忠庙。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官员、文士、游客在经过泊镇时,创作了大量描写泊镇的诗文,成为不可多得的记录泊镇风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

写河岸景色。春景如杨士奇《新桥驿》:“九河冰泮绿差差,洲渚凫鹥近不飞。夹道如云杨柳树,尽舒春色送人归。”秋景如李兆先《奉和圣公过新桥驿之作》:“霜红著色千林酔,虫蜇惊寒两岸同。”

记述日常生活。李肄颂《早赴泊镇向晚言归有作》:“月上鸡栖榤,宵严犬护扉。”谢重辉《泊头》:“土风尚屠狗,耆旧失袁刘。”

记录运河行舟。马世骏《泊头》:“归心忘路曲,百里计程多。落照明如绮,长河晚更波。平林生远阔,野凫乱高柯。遂有婵娟月,清光篷牖过。”张深《晚泊龙湾》:“远山纤月落,舟泊认柴门,归雁芦花渚,栖鸭柳树村。检书灯影静,试茗鼎香温。几日重过处,潮平没旧痕。”

描绘贸易情形。彭孙贻《泊头》:“泊头近千室,卖枣贱于土。四金斛千斤,买着嫌多估。枣红中败絮,枣黑含余甜。昔日曾暂嗜,不与脍炙鱼。舟人买论载,货易价更廉。”周亮工《泊头》:“礓口珠梅闸,泊头红枣船。”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什么治白癜风
白癜风根治的方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