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作者简介

  孙丽文(-),女,天津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

  张蝶(-),女,河北泊头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

摘要   

  以京津冀—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和评价。实证结果显示:京冀和津冀协同创新水平逐步攀高,但同京津冀、京津依然存在差距。协同创度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为京津、京津冀、津冀、京冀。京津冀协同创新差距大是外在表现,内部不协调才是根本。应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协调分工合作、建立共享机制、提升成果吸收能力等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作者:孙丽文,张蝶,李少帅

原文刊发:《经济与管理》年第3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京津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京津冀地区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的第三大增长极,协同创新成为三地推进协同发展的着力点。但长期以来,京津冀之间创新资源差距较大,存在很大的断崖现象,严重影响了三地的协同创新发展。目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处于一种什么状态?京津冀三地之间是否存在紧密的协同关系?如何有效地实现京津冀整体的协同创新?这些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进行测度和评价,深入挖掘三地协同差距的原因,以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现实依据。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很早就对协同创新进行相关研究,主要从区域、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依次由宏观到微观来研究协同创新。从区域层面来看,Cookeetal.基于欧洲十一个地区的创新系统提出区域创新系统(RIS)模型,之后把区域协同创新划分为:基层型、统制型和网络型三个类别[1];Stolletal.以欧盟主要国家为区域创新协同研究对象,从领导者、技术联盟和核心要素三个角度重新建立新的结构模型。Klein原henzetal.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和细分,从不同视角,如制度、技术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国外对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对协同创新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协同创新效应等方面。就区域协同创新层面上,主要有区域创新协同的内涵特征与理论框架研究、运行机制研究、影响因素研究。

  综观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最近几年在逐渐增加,并且研究趋于细化。已有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理论层面关于区域协同创新内涵研究较多,针对现实问题的应用性研究较少;二是对跨区域整合的全面系统性研究较少;三是定性的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定量方法的客观评价较少,缺乏有效测度协同程度的定量分析。因此,本文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使用—年数据,对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进行测度和评价。

二、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

(一)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推导

  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各个创新子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动态大系统。本文借助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创新系统演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协同性进行了监测,构建模型过程如下:

设整个区域创新系统用R表示,区域创新各子系统为

Rk(k=1,2,…,n),则有

R={R1,R2,R3,…,Rn}。

λk=(λk1,λk2,…,λkm)表示区域创新系统演化中的序参量分量。假定其中λk1,λk2,…,λkl和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度呈现正相关,λkl+1,λkl+2,…,λkm和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度呈现负相关。

  区域创新系统子系统Rk的序参量分量λk的有序度测算公式为:

  式(1)中αki和βki分别是区域创新系统第k个子系统在第i个序变量的上限和下限。μk(λki)数值越大表示子系统有序度就越好。区域创新系统整体协同度由各个子系统协同度和他们之间的组合叠加形式或法则共同决定。

  整体区域创新系统有序度函数可用方法有线性加权求和法、几何法两种:

  假定区域创新系统从初始时刻t0演化到时刻t1,其各创新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分别为:μk0(λk)、λk1(λk),其中k=1,2,…,m。则有整个区域创新系统在[t0,t1]时期内演化协调度公式为:

  上面两种方法中,按照几何法定义的复合协同度测算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实用,本文在研究协调度时选用这种方法进行。

  区域创新系统整体协同度DGS∈[-1,1]。参数θ的功能是只有当

的时候,

区域创新系统才有正向的协同度。

(二)协同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1.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说明。目前,在研究领域很少有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结构的演化协同性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在力图最大化反映区域创新系统演化协同根本属性这一原则的同时,结合目前序参量挑选方式和序参量的内涵对数据进行甄别和选择。最终从知识创造和获取、知识配置、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环境支撑、创新绩效经济产出五个方面进行构建协同创新评价各子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协同创新框架,进一步把每个一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得到若干二级指标,最终形成三级指标层次的协同创新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2.数据来源及处理。在计量研究中,关键是要收集尽量权威、真实可靠的数据以保证研究的准确性。本文研究变量的原始数据源自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各地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等权威机构或数据统计资料。由于我国的统计数据存在统计口径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数据的可获得性存在一定难度,对于个别年份缺乏的数据,运用平均法进行处理。

三、京津冀协同创新评价实证分析

  采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由于所采集的原始数据计量单位不一致,为保证测算结果的可操作和准确性,本文采用z-score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一)京津冀各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

  以年为基期,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年京津冀各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如表2所示。

  北京各子系统整体虽然数值较高,但是其内部序参量对子系统的有序度“贡献”份额却有很大差异。其中知识创造与获取系统和技术创新应用系统有序度贡献较大,而知识配置系统有序度贡献较小。知识创造与获取系统和技术创新应用不仅对北京有序度贡献较大而且贡献持续增长,年其有序度达到0.。总体上北京协同创新水平较高,处于0.52之上且增长平稳,基本年增长0.01~0.03。

  天津整体有序度基本介于北京和河北之间,且更偏向于北京。但是同北京较高的协同水平相比较而言,天津总体发展水平只能用“一般”来进行描述。从整体有序度来看,天津有序度比较波动。知识配置系统贡献相对较小。天津应找到阻碍协同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突破瓶颈,实现平稳发展。

  河北在整体上同北京有序度存在着鲜明对比,河北协同创新系统有序度目前水平较低,有较大提升潜力。其各子系统对系统有序度贡献都很低,其中“贡献”较大的是协同创新环境支撑系统和知识配置系统。知识配置系统对河北省有序度的提升有较大的贡献,但是很不稳定,且—年出现大幅度下滑,年仅有0.。而协同创新环境支撑系统贡献同知识配置不同,即使不断增加,在年也只有0.。而知识创造与获取、技术创新应用和协同创新绩效产出等系统对河北整体有序度贡献更是小之又小。

  总体上,河北协同创新系统有序度较低,处于较低状态。年增长2%,年增长3%,与北京、天津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京津冀地区整体协同创新测度

  对京津冀三地整体协同创新测度时采用复合协同度模型。首先确定权重系数。在计算权重系数时,参考鲁继通()对权重的选取标准,以地区GDP总值指标为变量,按照公式

(i=北京、天津、河北)进行计算。其三地权重如表3所示。京津冀整体协同创新采用式(6)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4和图2所示。

  测算结果表明,三地协同创新发展整体特征如下:

  (1)京冀和津冀协同创新水平逐步攀高,但同京津冀、京津依然存在差距。从年到年,按照协同创新指数平均值进行排序,京冀(0.)津冀(0.)京津冀(0.)京津(0.)。京冀两地协同创新在京津冀的四组数据对比中垫底。

  (2)京津冀协同创新差距大是外在表现,内部不协调才是根本。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各协同创新子系统基本处于有序状态,且北京协同创新能力和河北差距悬殊,北京很强而河北很弱。导致此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两地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定位、政治环境、市场环境、人口素质等众多因素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年,河北协同创新系统有序度在0.06至0.12之间。其协同创新有序化程度很低,同北京协同创新有序化程度相差很大。其中由几何法得到的均值为0.。深入到河北协同创新系统内部可以发现,知识创造与获取、知识配置、技术创新应用、协同创新环境支撑和协同创新绩效产出五个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都很低。其均值最大也只有0.,最小仅有0.。从数值大小上都反映出河北同北京的巨大差异,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不足,更是整体上的差距。根据本文对子系统序参量的选取,说明河北省在科技投入(人力、财力)、产出(专利、论文)、技术市场、新产品及经济产出量和产出效率等方面同北京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投入量的匮乏、技术交易市场不活跃、创新体系不健全、产出不理想。

  与河北情形截然不同的是,—年北京整体有序度都很高。五个子系统中,知识创造与获取、技术创新应用和协同创新绩效经济产出的均值都在0.5以上,只有知识配置和协同创新环境有序度低一些,但是也在0.38左右,此有序程度都已经超过了河北省子系统大部分数值,反映出北京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等资源的中心地位,在科技投入(人力、财力)、产出(专利、论文)、技术交易市场、新产品及经济产出量和产出效率方面都远超过河北,优势巨大。

  不过可喜的是,河北经过近几年发展,无论是各子系统还是整体都取得了不小进步。年河北整体协同创新有序度达到0.。河北的提升为京冀两地协同创新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年京冀两地整体协同创新达到0.,超越津冀的0.,摆脱了在京津冀地区垫底的尴尬局面。

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政策建议

  基于京津冀地区各子系统协同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及整体协同度低的状况,结合当前区域协同发展需求,本文认为京津冀三地在将来应做好京冀地区协同创新整体规划,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一)优化京津冀协同创新顶层设计,清扫行政、管理等障碍

  京津冀地区在协同创新方面面临着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地区间行政壁垒。京津冀要“打破一亩三分地”,以整体协同创新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身,研究和制定三地协同创新发展总体规划。河北同北京、天津之间实质上至今仍然没有形成良好的、适合本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理想模式。协同创新的紧密程度、内容以及形式,仍处于较浅层次,要将各地区优势进行梳理,统筹兼顾,结合地区优势,合理进行布局,实现更深入、更广泛的协同创新。

(二)协调好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

  要明确协同创新中的分工与合作就要在实际中有各自明确的定位,要强化省市内产业链分工合作格局,并充分发挥共建功能区的示范作用,通过共建首都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河北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资源和制造业大省优势,积极参与到京津冀协同创新中来。

(三)建立京津冀地区创新资源共享机制

  1.科技资源共享。要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自由扩散和优化配置。三地要共同搭建一些创新共享平台,如大型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的合作,真正实现三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

  2.人才资源流动和人才资源共享。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协同合作,京津地区也不例外。而科技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人才,尤其是那些掌握高尖端技术的科技型人才,关键的成果对地区科技和经济所带来的提升更是显而易见。人才资源方面,由于多种原因,河北省人才资源外流到北京、天津及其他地方,导致河北省人才资源更加匮乏。河北同京津进行协同创新,就要借助京津丰富的人才资源,实现共享。

  有迹象显示,近年来北京中关村一批科技型人才开始出现“逆向”流动,白天在河北工作,晚上回到北京居住。两地以此形式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共享和共赢。

(四)提升河北省对京津创新成果的吸收能力

  河北想要承接北京科技创新成果,自身就要打造高端平台并完善服务环境。就目前来说,河北的高新技术园区还存在布局分散、产业雷同、对高端产业承载能力较弱等问题。针对自身存在问题,河北应着力打造本省的高质量园区,同时建设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取同北京的创新资源开展高层次对接。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科技孵化园要具备综合功能,在政府政策配套支持、技术实验平台、融资服务、科研成果展示、产品鉴定、专利申请、中介服务、后勤服务等方面完善自身功能。

往期精彩

刘艳红,郭朝先 改革开放四十年工业发展的“中国经验”/《经济与管理》.03

赵娜,万宝春,冯海波,李红柳 论京津冀区域统一环保规划/《经济与管理》.01

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新革命——许成钢、韦森对话诺贝尔奖得主普雷斯科特/《经济与管理》.02

经济与管理杂志长按,识别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专业品牌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