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局VS物流公司 镖局又称镖行,凭借武功和社会关系,专门保护运输过程中财物或保障旅途中的人身安全,并以此为生的机构。 物流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专门为客户进行货物配送的公司。泛指经营物流相关的运输、仓储、配送、域名注册查询等行业的公司,物流公司常在供应商与零售业者之间扮演集货、理货、库存、配送等角色。 镖系VS货物 镖局走的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六种镖。 物流公司主要运送的有快递(文件、衣服、文件、水果、生活用品、少批量的电子产品等等;快运产品(单票大于30kg/0.14m3小于kg/2.4m3);零担货物(单票大于kg/2.4m3小于3T/14.4m3)。 镖局组成VS物流公司制度 镖局一般采用合伙制,一个镖局通常包括老板、总镖头、镖头、镖师、掌柜、趟子手和杂役。 物流公司一般采用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采取股份有限责任制,有管理层和配送员等。 走镖VS发车 镖局的买卖叫做“出镖”或“走镖”。按脚程远近、货物所值取不同的“镖利”,商定后签订“镖单”,在镖单注明起运地点、商号、货物名称、数量、镖利多寡等,双方各盖印章,护送到指定地点后取得镖利。 物流公司的业务流程与古代镖局大致相同,但是专业分工更为详细,主要是:起运地收货——提货——装车——运输——到达分拨中心——进行货物分配——派送——客户收货——反馈。 飞马走镖VS机动运输 镖车是当时镖局走镖时的重要交通工具。镖车的选择由运送的货物决定,主要有马车、轿车、独轮车、货船、楼船等。 物流公司的运输工具主要有电动车、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 更多有关镖局的趣闻: 古时,为了保护旅行安全、将货物平安送达目的地,镖局便应运而生。镖局的成员武艺高强,凭借一身过硬的武功行走江湖,因此镖局往往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尤其是在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中,常常会看到对镖局的各种夸张的演绎和描写,镖局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镖局原来是标行 在中国古代,驿站是唯一成系统的邮发运输机构,但驿站是专门为朝廷押送一些来往信件物品的,民间的一些商业往来却没有一个安全的保障机构。所以到了明末清初,镖局就因日常生活的需要应运而生。 镖局最早的时候叫“标行”,是“受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古老行当,是凭借过人的武功专门为别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 到了清朝末年,随着票号的出现,标行的“标”才改为“金”字旁的“镖”。镖前面的“金”字旁代表十八般兵器,后面的“票”代表票号的银两,所谓的“镖”就是用武力来保证钱财的安全,而镖局就是这么一个专门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保安公司。镖局的人员组成包括镖局主人、总镖头、从事保镖工作的镖头和镖师、大掌柜、管理杂务的伙计和杂役。 二、古代的保安公司——镖局 镖局主人讲究的是人面广、关系好,有钱有势,打出旗号能使黑门槛的(黑道人物或是绿林好汉)不敢招惹,万一出了事能够摆平,镖被劫了赔得起银两。大掌柜讲究的是眼明心细算盘精,看货不走眼,估价不离谱,上下里外该打点的绝少不了,该开销的绝不浪费。至于总镖头,通常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不是本身艺业惊人,就是退休的名捕之流。 镖局的买卖叫做“出镖”或“走镖”,按脚程远近、货物的价值收取不同的“镖利”,双方商定后签订“镖单”,在镖单上注明起运地点、商号、货物名称、数量、镖利多寡等,双方各盖图书(即印章),护送到指定地点后商号取得镖利。走镖通常由总镖头或是经验老到、能够独当一面的镖头“押镖”,带着几个有功夫底子的镖师和一群手脚利落的伙计。银货锁在“镖车”里,车子上插着“镖旗”,伙计嘴里吆喝着“镖号”,拿着接收镖物的清单,再带上官府开的通行证——遇到关口的时候,拿出通行证给官兵看一下,为了避免纠缠镖师有时便顺手塞给他们一些银两。 镖局开始只是送信之类的,称为信镖。到了清朝中叶,随着金融业的兴起(票号的产生),镖局的主要业务就是为票号押送银镖、票镖,这就又形成了镖局走镖的两大镖系:银镖和票镖。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票号的逐渐衰败,镖局的主要业务转化为保护一些有钱的客人的人身安全以及押送粮食及一些衣物、首饰,这就形成了人身镖、粮镖、物镖。综合上面三种情况,这也就是镖局走的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人身镖、粮镖、物镖。 随着清朝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广泛,不但将一般私家财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亦靠镖局运送。由于镖局同各地都有联系或在各地设有分号,一些汇款业务也由镖局承担。到了后来,甚至连看家护院、保护银行等等也来找镖局。据说当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中国十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 三、镖不喊沧州 镖局走镖有三种方式,一是威武镖,二是仁义镖,三是偷镖。 威武镖是在行李上长插一杆大旗,旗上写明镖师的名字,旗子是活动的,下面安了轱辘,走镖时将镖旗拉至顶上了,叫做拉贯顶旗,长槌打起锣声“哐!哐!”镖手们或亮起噪门喊号子,或者喊出本镖局江湖名号,这叫亮镖威。 走仁义镖,那就得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长槌锣、五星锣或七星锣。 如果某个关卡十分厉害,既不让押镖的队伍经过,镖局的人马又斗不赢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声,马摘铃,车轱辘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过去,这便是偷镖。 走南闯北的镖车到了沧州时,都会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清末,“镖不喊沧州”已成为南北镖行共同遵守的常规。 为什么唯独在沧州不可喊镖呢?《武术汇宗》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州境内,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是官府巨富的走镖要道,所以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面临各业相争,镖行必须具备高强的武技才可立足。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高手众多,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所以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再喊镖,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 四、三会一不 走镖十分辛苦,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情,有时甚至得面临各种各样的险境。因此,镖师们在带徒弟时,会教给徒弟“三会一不”的技能。 一是要会搭炉灶。走镖多会在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为了不饿肚子,镖师们就不得不自立更生,搭炉灶做饭菜以饱腹。 二是要会修鞋。镖师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行走,没有一双合脚的鞋将会是件很痛苦的事。虽然可提前备好鞋子或是在沿途买新鞋,但新鞋不一定合脚,因此镖师们都得会修鞋,以保证不影响行走。 三是要会理发。走镖有时一走就是数月,而且极有可能是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所以镖师们常常是风尘仆仆,一副狼狈相。偶尔路过城镇村屯,免不了要去拜访地方势力,中国向来注重礼仪,因此拜访他人一般都要把自己修整干净、收拾体面再去。这时镖师就得会理发、打扮自己,这样不仅自己不丢面子,还可以显示镖局的实力。 除了“三会”,就是“一不”了,这“一不”就是不洗脸。在走镖的过程中,“洗脸”和“到家”是同义语,用镖师们的行话说“该洗脸了”,也就是该到家了的意思。但深究其原因,不洗脸其实是为了保护皮肤。有过极限探险运动经验的人都明白:在户外,冬季寒风凛冽,春秋风沙扑面,夏季骄阳似火,洗完脸之后风一吹,脸反倒容易受到伤害,如同被刀子割了一般生疼。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