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6559.html 泊头市把发展绿色有机功能性农产品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点,把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主抓手,全力推动农业向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安全方向发展,目前拥有沧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 泊头耕地面积99.8万亩,是驰名中外的“鸭梨之乡”,先后荣获“河北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河北省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高先进县”“河北省十大果品特色县”“河北省果品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泊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紧紧围绕“项目化立农、产业化发展、规模化推进”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实质进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带动7.2万个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万元。 01喝牛奶吃红糖长大的鸭梨,听音乐吃嫩玉米长大的奶牛,绿色有机成为泊头农业发展主旋律您吃过喝牛奶吃红糖长大的鸭梨吗?您见过听音乐吃嫩玉米长大的奶牛吗? 在泊头,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泊头亚丰果品有限公司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传统品质鸭梨,通过与百果园(王品公司)、台湾农业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泊头市惠农有机肥制造有限公司,采集当地村民废弃的秸秆、蘑菇棒、动物粪便等,运用台湾农业研究所的技术,添加发酵菌种等制成生物有机菌肥,配合以牛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液体肥(灌根肥和叶面肥),在果园生产的不同时期施用,既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梨果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果品质量,培育出“喝牛奶吃红糖长大的梨”,这一系列做法不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养地力,也使梨果的口感、糖度、化渣性、抗氧化性、香味等有了明显改善,通过对鸭梨成熟度、糖度、农残检测,泊头老鸭梨的品质正在逐步恢复。 而在河北民乐牧业有限公司,头奶牛的日子可谓滋润。 这家沧州最大的奶牛场完全按照国家农业部的标准建设,是农业部认证的全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养殖场就是一个闭合的循环链条,年产沼渣肥吨、沼液9.1万立方米、日产沼气立方米,“三沼”的利用在提高能源的基础上,切断了污染源变废为宝,场区的用电问题一并解决。为了给奶牛提供优质的“食品”,民乐还搞起了饲草种植及附属产业,实行一年两季的种植方式,在玉米还没结果时就采摘作为饲料,不仅为奶牛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为当地农民增收找到了新途径。在民乐的带动下,周边20个村的多农户参与到饲草种植相关生产中,促使农民增收多万元。 民乐还通过项目示范引导,变粗放饲养为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饲养,实现统一采购奶牛、统一配种、统一供应牧草饲料、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挤奶、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农牧结合,改良了土壤,实现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而且通过对牛粪的科学开发处理,减少了环境污染,净化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仅去年,民乐就实现销售收入万元,日产鲜奶60吨,直接销往伊利、娃哈哈等国内知名乳业集团。 泊头市委农工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杨国恒表示,在泊头,绿色有机正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河北万雉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粮集团合作,引进现代化蛋鸡养殖和蛋品加工设备,开发适合老年、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群功能性食品,市场供不应求。亚丰成为华润集团自有品牌“润之家”果品基地。银海商贸、民乐牧业等36个标准化养殖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目前,泊头拥有沧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正朝着外向型、都市型、集约型的定位迈进。 02 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省力高效的现代化种植管理方式,使科技成为推动泊头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泊头,无论是鸭梨还是鸡蛋,个个都有身份证。 无论是 在泊头,“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已成为产业化经营的“标配”模式,在实现了土地、人才、资本、技术、“互联网+”等多种资源要素融合的同时,泊头农业正在向高端、有组织的基地化、集约化经营转变。 在规模的背后,是科技能力的提升。以农业的病虫害防治为例,泊头的农业生产“双降”(降低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工作成效明显。目前泊头有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20多家,取得证书专业服务队12家,茂动兴腾无人机公司目前拥有各型号无人机架,每年集中作业10余万亩,既降低了农药施用量,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泊头的无人机飞防工作在省内名列前茅。 03 激活沉睡千年的农产品价值,拓展新兴涉农产业,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在不断丰富“营子镇黑珍珠桑椹今年育苗20万株,已经全部售罄”。营子镇桑椹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李春雨兴奋地说,眼瞅着沉睡千年的桑椹开始价值苏醒,当地的果农乐开了花。 营子镇的桑树栽培,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营子桑椹具有不招虫蚁、不受水肥、酸甜适口、药食两用的特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全镇种植桑椹2万余亩,以苟鲁道村为核心的桑椹种植村已发展到32个,年产鲜桑椹达万斤,苟鲁道村做为种植和收购的核心,桑椹古树有多株,均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就以达到盛果期,经鉴定,有的树龄已达到年以上。仅苟鲁道一村,种植面积1亩,年鲜桑椹产量就达到了多万斤,随着新种植桑树相继进入盛果期,预计桑椹产量在10年内仍有较大幅度增长。 在对桑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确定营子桑椹无论从栽培历史、种植规模、栽培技术,还是从品质特性、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方面,均符合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条件,目前,已递交了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 近年来,泊头市委、市政府着力扶持特色种植,引导农民由传统大田种植向新、优、特种植产业发展。营子镇把桑椹种植作为富民的一个农业支柱产业来培植,努力促进村民由零散种植向适宜的耕地种植转变,由单一的鲜食零售向加工产业转变,由客商收购向集零售、采摘、旅游等于一体的多方位服务业转变。 在正在规划的苟鲁道古桑文化旅游产业园综合项目中,不仅可以在古桑文化展览馆中看到桑树栽培的历史介绍、桑椹养生功效展示,还能进行采摘,并将建立以宣传桑椹文化、介绍桑园风光、推介桑椹产品的苟鲁道古桑文化旅游产业园网站,还将建立桑椹产品加工基地。 桑椹产业链的新品开发也在陆续展开——营子镇14家桑椹加工种植企业和合作社蓄势待发,现有烘干企业12家,共42个烤房,日产能达77吨左右。桑椹鲜果收购输出以青岛、临沂、淄博等地的酿酒企业为主,约占总量的50%;桑椹烘干企业约占40%,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桑椹干、桑椹酒、桑椹茶、桑椹酵素、桑椹粉、桑椹面条、桑椹馒头等陆续被开发,桑椹系列产品正在逐渐丰满。 泊头市茂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靠科技立体栽培法,种植的无公害错季蔬菜水果直供信誉楼和美食林。眼下,茂丰无公害大棚的桃子已经成熟,这些错季的绿色食品售价要比普通品种高出四五倍。亩生态大棚每年都要迎接许多前来采摘的顾客;亚丰果品将无污染、无公害果品生产、鸭梨文化、观光采摘融为一体,通过建设观光梨园、鸭梨文化展馆,使人们既能近距离体验果品无公害生产和果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过程,放心消费,又能体会泊头鸭梨的历史传承和悠久的文化,把园区建成优质农产品流通、高科技成果运用示范及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泊头市银海商贸有限公司顺应国家政策,结合农村经济现状,大胆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新型农村发展产业综合体——“加牛屯·幸福小镇”以三农为基础,以“牛”为灵魂主题,以其代表内涵的“耕种”“收获”以及“商业价值”为支点,以现代、科技、时尚元素为载体,以镇、村为主导市场,以前沿文化为内涵,以体验消费为特点,致力于打造民俗文化、现代农业、教育、培训、创业、体育、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医疗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发展产业基地…… 传统农业产业和新兴涉农产业相互促进,泊头的农业产业链条正在不断丰满。 (来源:沧州日报) 编辑:郭俊峰王永强 初审:张志国 编委:提志强 编审:褚祥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