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有关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c/140310/4350935.html

吴婷梅,湖北宜昌人。省作协会员,宜昌市影视家协会会员,微旬刊《大文坊》编委兼“人物坊”主编。作品散见纸刊和诸多网刊。

民国第一美女·胡蝶

百花绽,丛中笑,红尘迷雾醉梳妆;蝶舞飞,胡蝶戏,嗅闻花草品蜜香。季节寒,人悲凉,翩翩蝶翅舞冰霜。吟风月,韵词章,一生起伏锦年长。

----题记。

破茧成蝶

年3月23日,上海提蓝桥怡和码头附近的辅庆里,随着一声啼哭,一个乖巧喜人的女婴诞生,父母取名胡宝娟,后进入影坛艺名为胡蝶。

胡家家境优渥,胡父性格开朗,幽默风趣,为人宽厚。胡母生长在大户人家,知书达理,贤良淑德,为人慈悲。有了胡蝶后,开明的父母没有再要孩子,而是把她当唯一的掌上明珠般宠爱。

胡蝶生得花容俏丽,玉肌伴清风;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朱砂不点而红;桃腮带笑,酒窝荡漾,道不尽的温柔可爱。

胡蝶3岁时,父亲任京奉铁路总稽查,从上海迁居天津、北京、广州等地,她便随父母迁徙几地。在几地往返的土地上,她那棵温室里的苗苗在不同的环境里,在雨露的滋润里茁壮成长。

为了与异地的小朋友们交流、融合,她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无意中培养了语言天赋,她学会了一口“京片子、广东话、上海话”等多地的各种方言,也对她未来踏上戏剧之路铺垫了坚固的基石。

胡蝶六岁,父亲便请一位家庭教师为她教育知识启蒙,八岁进入天津天主教圣工女学就读,这在当年可是一件时髦新鲜的事儿。由此,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小才女”的口碑渐渐在校园里传响。

假期里,她常随父亲到北站游玩,小贩吆喝着“又香又脆的天津鸭梨,一毛一个,一毛一个”,她随即脱口而出,模仿得惟妙惟肖,常常令小贩们瞩目,咂舌,赞美她的表演才华。

数年之后,她随父母迁居广州,进入广州培道学校(现广州市第七中学)读书,毕业后转入北京公立第一师范就读。

胡蝶十六岁那年,随父母返回上海,考入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有幸成为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的学生。

在学校里,她系统学习影剧概论、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以及导演、化妆、舞蹈、唱歌等十多门课程,还有骑马、开车等明星必学的技能。她喜欢表演课程,几乎全部精力用去钻研表演,在洪琛、汪煦昌、陈寿荫等一批电影名家的指导下,很快便显露出超凡的才华。在良好教育的浇灌里,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中,为她日后成为大明星编织着锦绣之梦。

胡蝶起舞

学习结业后,她在大中华影片公司的《战功》一片中出演配角,接着在友联公司的《秋扇怨》中出演主角,绽放了那对甜蜜醉人的酒窝,初露锋芒,释放光华。

年,她正式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了她艺术生涯的早期辉煌。公司高层郑正秋、张石川慧眼识珠,赏识她的表演才华,从她身上发现了明星的璀璨潜质,请人为她量身定做,写剧本。

后来的《火烧红莲寺》,她高雅脱俗的表演,豪爽洒脱的性情随着侠女红姑潇洒飘逸的身影,旦夕之间红遍天南地北,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甜品,心心念,深深爱的明星。

在《姊妹花》中,她再次上演一人饰演两角色的戏码,这两个人物,尽管是双胞胎姐妹,但性情与品格差异很大。但她把大宝、二宝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拿捏得精准到位,演绎得活灵活现。

年的2月,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办方特别邀请她作为代表赴会。她带着《姊妹花》、《空谷兰》等优秀影片漂洋过海到了莫斯科。

那天,她宛如出水芙蓉,身姿婀娜,雅致端庄。她身披白色的狐皮小香风,内搭立领旗袍,蝴蝶对襟、中开叉、下摆垂地的落地旗袍亮相。她美艳惊人,世人眼眸流转,为之倾倒,仰慕折服,以此挽回外国人对中国女演员的肤浅认知。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嘉宝”。

酒醉的蝴蝶

《秋扇怨》影片里,她第一次担任女主角,与潇洒俊秀的林雪怀演绎一对情人。戏里两情相悦眉目传情,戏外芳心暗动情窦初开。

那是一个萌芽的季节,也是她的初恋。在百花丛中,她与花儿媲美。他折一段柳枝,采一缕芬芳,编一个花环,戴在她头上,看着她含羞地低下了头。风,吹动着她的白裙和飘逸的秀发。风儿弹奏,大地放歌,她随着风儿旋转起舞,引来了一只蝴蝶,落在她的花环上。蝴蝶,胡蝶?悄然蹁跹进了他的心房!

鸳鸯蝴蝶梦,才子佳人情爱浓。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恋情里。

《秋扇怨》首映,她与林雪怀已是一对如胶似漆的恋人。这部戏让她收获了名气,也收获了爱情。她如获至宝,认为林雪怀是上天赐予她完美的挚爱。有了一双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她沉浸在事业的喜悦与爱情的蜜汁中。

她努力精进,顺势而为,拍完电影《歌女红牡丹》,随着名气地位的攀升,名誉日高。而林雪怀不求上进,日趋没落。依林雪怀的潜质在影坛上是走不长远了,他想下海经商成就一番事业。终归是未婚夫妇,她义不容辞,拿出钱来倾力支持。

她在四川给林雪怀开设一家“胡蝶百货商店”,并给他买了一辆小轿车。那时,林雪怀成了上海滩早期的有车一族。

是商海污浊,还是林雪怀本就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他不好好经营商店,沾花惹草,灯红酒绿,胡作非为,把她投入的资本赔了个精光。

她失去了金钱,也看清了林雪怀的真面目,对自己选择的感情婚姻有了惶恐,失望至极,她提出分手。林雪怀看着她如今的光环,身上的价值,不同意解除婚约,继续纠缠。她苦苦地撑着,他继续消耗着她的所有。

为了摆脱这一张黑纸白字的桎梏,无奈走上诉讼之路。“蝶雪解约案”以此闹得沸沸扬扬,在当时上海的事件影响力,堪比如今娱乐圈大咖的离婚事件,小报记者倾巢出动,煽风点火,大肆渲染。

“蝶雪解约案”这场如火如荼的缘分起始,至轰轰烈烈的缘分终结,令她身心俱疲。初恋的失败与媒体的流言蜚语,把一个花季女孩折磨得遍体鳞伤,枯萎凋零。她的精神一度抑郁崩溃,好在她性格坚韧,遇事看得开,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理磨砺中,她深知“一个人连死就不怕,还害怕什么?活着才是硬道理”,她卑微的头颅再次骄傲的昂起。

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因为执行“不抵抗政策”而丢掉东北三省,当时北平民国大学校长马君武在《时事新报》发表感怀讽喻诗《哀沈阳》:

赵四风流朱五狂,

翩翩蝴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

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首诗里“翩翩蝴蝶最当行”暗讽的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林雪怀的解约流言热火朝天,全国民众痛恨和谩骂再次掀起热浪,以此,“赵四、朱五、蝴蝶”三名交际花,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巨浪席卷而来,她在浪潮里头破血流,冤语无声。

然而事实俱在:明星影片公司为赴北平拍外景,一行40余人在导演张石川率领下,于年中旬就离开上海北上,“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才到达天津。她到北平已经在9月底,10月初。所谓“九一八”事变之夜她与张学良翩翩起舞一事,纯属捕风捉影。

之后她在《申报》上登载辟谣启事:“蝶亦国民一份子也,虽尚未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于国难当头之时,与负守土之责者相遇跳舞耶?商女不知亡国恨,是猪狗不如者矣”。展现了她凌然大义的民族气节,明星电影公司导演张石川及全体演职人员,也在《申报》等报刊上发表声明为她作证,以示清白。

年底,“蝶雪解约案”终结,她与林雪怀彻底了结。在一年的诉讼官司里面,他们八次法庭上面对面,亦是两败俱伤。人言可畏,蜚语打击,冰洁可爱的面容早已不复存在,败诉的林雪怀心灵上也受到巨大创伤。

“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以致后来,林雪怀饥不择食随意找了个女人成婚,以慰藉受伤的灵魂。他随即离开伤心之地上海,到苏州开了家照相馆,奈何依然摆脱不掉过去的阴影,抑郁成疾,年在落寞中凄然离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在结束与林雪怀的痛苦之恋,恢复自由身后,不敢再沾染爱情,涉足婚姻,对感情慎之又慎。

作为著名影星,公认的中国第一美女,她是社交场合的熟客,平日里,她看多了一张张垂涎美色的面孔,那些商界大亨、政界要人,不是贪念她的美色,就是贪念她的明星光环。她看得真切,悟得透彻。她转化悲痛为力量,倾情电影事业。

几年后,潘有声默默地走近她,慢慢消融了她冰冻的心,让她恢复了爱的能力,重坠情网。对于前车之鉴,她仍心有余悸,索性与潘有声来了个君子之约:只恋爱,不议婚嫁,甚至不可以在公共场合合体,更没有像当初与林雪怀那样的大肆宣扬缔结婚约。对此,潘有声毫无怨言,他懂她的心殇,比起一个婚姻的约定,他更愿意疼惜她,给她时间疗伤,给她轻松愉快的生活。

潘有声只是茶行的一个小雇员,虽然没权没钱,但做事踏实,诚信待人,肯动脑子,肯钻研。他对茶叶很有研究,凡见茶叶,稍品茗,便可说出茶叶的产地、品级。

潘有声温文尔雅,朴实中带有几分羞涩的孩子气质,他从不因职位的低微而卑贱,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深得她父亲及家人的欣赏。正如明星公司的经理郑正秋所说:“潘有声虽会做生意,但神气完全是个大学生”。

胡蝶在与潘有声的接触中,体会到了踏实感,与前男友相比,更觉得,潘有声是个可依靠的人,从他身上也寻找到了安全感。

最好的爱情是滋养,是彼此成长。与潘有声恋爱期间,她在事业上迎来一次又一次的辉煌。从荣膺“中国影后”到左翼电影浪潮中大显身手,从主演《姊妹花》轰动全国到周游欧洲列国,潘有声一直默默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