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开始,全省开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活动。围绕“五个振兴”,聚焦山东实践,做好“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一出出“好戏”,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传承是发展的基础,乡村文化的传承是保持乡村特色的重要途径。传统戏曲、民间艺术等乡土文化被重新激活,成了吸引游客和村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沾化区,几乎人人都能唱上两句渔鼓戏,这个当地的代表剧种,不到十年时间,经历了从濒临失传到大放异彩。 沾化不止有渔鼓戏,泊头镇还依托现有资源,整合挖掘特色文化,留住美丽乡愁,以点带面、连珠成线,全面提升和美乡村内生力和持久力,不断放大和美乡村示范带动效应。 塑形更要铸魂,在挖掘好传统文化的同时,泊头镇通过打造和美乡村片区,让河西刘家村实现了百年老村发展的蜕变,让河西刘家村的故事代代相传。泊头镇以“共忆乡土情圆梦河西刘”为主题,全力对接全域乡村旅游资源下沉,积极融入精品冬枣采摘、河西刘家乡村记忆、屈牟水韵枣乡乡村等旅游精品线路,带动红色教育、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农旅融合新典范,形成泊头镇和美乡村片区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带,带动群众人均增收5万元,通过以“环境美”赋能“乡村兴”,真正让村里的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同时,形式创新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近日,阳信县流坡坞镇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文化蓬勃发展开展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暨冬季黄河大集”文艺展演活动。文艺展演中,工作人员将“防范一氧化碳宣传、冬季青少年防溺水、美丽庭院建设、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山东好人挖掘、冬季交通安全知识科普”等工作相结合,精心设计抽奖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广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村村有好戏”不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文艺展演带来的幸福感,也带动了村里面的文艺爱好者参与其中。不仅反映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造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无论是农家乐、民宿,还是手工艺品、特色美食,都在不断地为乡村增添新的亮点,为广大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体验。 "村村有好戏",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见证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崭新面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推出各种惠民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事业,用大舞台展现新时代乡村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