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歹哪呢唉?”“多咱来的?夜了可哄吭。”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方言土语,在泊头市67岁的沈凤栋老先生看来都格外有趣。他耗时5年编写了一本《泊头方言》,将自己搜集到的泊头方言悉数收录进来。

沈凤栋的人生和泊头这片热土,可谓紧密相联、无法分离。年出生的沈凤栋,是泊头市郝村镇东旺庄村人,年当兵入伍,曾是副营级雷达技师,年转业。退休前任泊头市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有线电视台党支部书记。几十年过去了,沈凤栋依然乡音未改,对家乡话的感情更是难以割舍。

退休后的沈凤栋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就想写一本《泊头方言》。做事向来雷厉风行的他说干就干,除了每天接送孙女上下学之外,沈凤栋把其余时间都花在了收集素材和写作上。就这样,历经5年的打磨写作,年10月《泊头方言》正式印制成书。

翻开这本《泊头方言》,其中不仅总结了泊头方言的语音特点和变化、各类词语的语义,还收录了妙趣横生的泊头方言幽默故事、久经传唱的泊头童谣,以及独具泊头特色的叫卖声,并配上了曲谱。

沈凤栋还按照新华字典的排列顺序,把与普通话读音有区别的常用字都挑了出来,一一标注出其在泊头方言中的读音和声调。即使是外地人,也能参照标注,轻松读出泊头方言。

沈凤栋认为,泊头方言是泊头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原生态的语言,这些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值得挖掘、整理。他希望有志于此的朋友能提出宝贵意见,让这本《泊头方言》更加完善。

来源:网易沧州

编辑:张帆

编审:褚祥虎崔金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