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报记者孙健本报通讯员田志锋张迪郑之焓

走进泊头市营子镇后军屯村东侧的一片园区,门前一对汉白玉石狮分蹲两侧,园内苍松翠柏,绿树环绕,一座厚重的军屯惨案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中央,记录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时光回至抗日战争时期。年5月2日,日军驻淮镇的部队由南皮县到献县淮镇据点集结,途经军屯村(新中国成立后,军屯村分为前军屯和后军屯村)时一名士兵掉队,被军屯村民兵俘获后送交八路军队伍。日军发现后,为问出士兵下落,次日在村中抓了多名百姓,并关到淮镇据点。惨无人道的日军6天没给关押百姓一口饭吃,并陆续杀害了46人,军屯村的被俘百姓宁死也没向日军透漏一点信息。

到了5月8日,气急败坏的日军把关压的百姓全部赶到大坑边,威逼大家再不说出日本兵下落就将他们全部杀掉。意志坚定的军屯百姓依然守口如瓶,凶残的日军用刺刀对着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凶狠地乱挑乱刺,赶到坑里,填土活埋……

日本侵略者制造的这起血腥惨案,杀害了军屯村无辜平民人,其中有儿童58名,最小的婴儿还不足l周岁。当时原本有户、口人的军屯村,59户遭残杀,6户被杀绝。两个月后,淮镇的敌军撤走,军屯村村民怀着对鬼子的刻骨仇恨和万分悲痛的心情,去淮镇挖开三个大坑,把死难的亲人尸体抬出安葬。

“听老人们说,当时全村家家举丧,人人披麻戴孝,悲痛欲绝的哭声笼罩了整个村庄。”后军屯村党支部书记赵鹏说,军屯村的百姓并没有被敌人的血腥屠杀吓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村有45名青年在“军屯惨案”后加入八路军,民兵队伍也重新壮大起来。

伤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平复,但记忆从未褪色。年,多年在外地工作的“军屯惨案”幸存者赵培元老人发出修建军屯惨案纪念碑的提议,他还拿出自己积蓄多年的5万元钱资助。老人的义举得到了前军屯、后军屯村村民的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也予以大力支持,投资10万多元进行建设,于年建成,后又陆续进行扩建和完善。

在纪念碑的西南侧,当地村民还自发建起一座军屯惨案纪念馆,以实物等形式还原当时境况,祭奠逝者,教育后人不忘国耻。这些年来,不少爱心人士为纪念馆捐赠物品,村民们也在四处搜集日军罪证实物。

走进纪念馆,锋利的军刀已然锈迹斑斑,但无辜群众的鲜血仍斑驳可见;一张清晰印着“松井七藏”名字的日军手碟,记录的是一个侵华日本士兵的生平履历;橱窗里陈列的“军屯惨案”的书籍资料,诉说着当时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如今,纪念馆陈列“军屯惨案”纪实绘画28幅,日军侵华罪证实物60余种、余件。

为了更好地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军屯惨案纪念碑被泊头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碑自建成以来一直免费向社会开放,并成立管理委员会,有专门的讲解员进行解说。

“每逢重要节假日,都有自发的群众及各级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人员来此祭扫追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赵鹏说,一次次祭扫活动的影像及参观人员的留言,记录着爱国主义精神在不断传承。

来源:沧州日报

点击阅读原文发布招工求职房屋信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