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在泊头市教育局任办公室主任。一天,王登海局长找到我,希望利用我曾经多次办报的优势,重新把教育报办起来。为了减少过多地干预,他说:“把所有办报事宜都交给你,局长们一律不参与。”并表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如果人手不够,可以在全教育系统任我挑选。 多年来,我曾经多次参与办报,而且八十年代在教育局就办过《九月》。因此,办报对我来说可谓轻车熟路,于是就很干脆的答应了。 接受任务之后,立即马不停蹄的开展筹备活动,搭建班子,申请刊号,组织稿件,策划版面以及印刷、发行等事宜。经过一段紧张的筹备,第一期《泊头教育》于年5月1日正式面世。刊号为沧州市文内准字号;后改为准印证JB10—号。 报纸为四开四版。一版为教育要闻,二版为校园生活,三版为教育教学研究,四版为文艺副刊。最初为半月报,自年开始改为旬报,逢1日、11日、21日出版。报头《泊头教育》四字,仍为泊头书法名家安立忠先生所题。后来,曾一度改为国家总督学、教育部副部长柳斌所题,不久,重新恢复安立忠先生所题报头。 虽然领导说需要人手可以随便在全市教育系统挑选,但临时抓人并不容易。于是,我决定从办公室内部着手,除了司机、门卫与锅炉工之外,办公室人员全员参与。我作为办公室主任兼《泊头教育》总编辑,负责全面工作;办公室两位副主任,也同时兼着报纸副主编职务。副主编高体训负责编务,副主编姜西铭负责发行。常佩汀负责一版,高永军负责二版,高体训负责三版,赵树森负责四版。其余人员也都参与进来,即便文字稍差的,也被我硬拉上阵,为他们出主意,改稿件。通过《泊头教育》这个平台,也算是一种变相培训吧。事实证明培训是有效的,这些人(包括后来调入的张兴旺、陈学仓、邱玉正、李广祥、孙辉等几位)都成了文字能手,有的提拔了,有的调到外单位专门从事文字资料工作。由于从事理论方面的作者很少,我只好自己披挂上阵,在第一版以“肖泰”为笔名,开设“说三道四”专栏,配合全市的教育工作;在第四版以“白丁”为笔名,开设“人生物语”专栏,发表一些人生体悟的杂文。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我既负责办公室全面工作,还要办报,确实够忙的。恰好沧州市作协主席李学通先生退居二线,被育英学校聘请来当顾问。我顺势邀请李老师也做《泊头教育》的顾问,负责全部文字的编审。李老师工作很认真,每期的报样出来之后,第一时间交给他,他很快就审查完送回来,上面满是他改过的笔迹。有了他的帮助,我的担子确实轻了不少。 《泊头教育》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级领导都给与高度评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邢树军曾经在公开场合称《泊头教育》与市电视台为泊头的“两大媒体”;很多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纷纷题词、写来贺信;在教育系统内,广大师生把它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并且踊跃的撰写稿件。我因势利导,迅速建立起自己的通讯员网络,一是收集教育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培养业余作者队伍,满足报纸的稿件需要;三是促进了教研风气的形成;四是配合全市的教育教学工作,搞了各种评选、征文活动。在《泊头教育》出版地期之际,举办了盛大的“百期庆典”。全国总督学、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柳斌为《泊头教育》题写了报头;河北省与沧州市的领导与专家亲自前来参加了庆典,电视台制作了专题节目,《泊头教育》也出版了庆典专刊。 年,国家新闻传播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各级各类内部报刊受到严格限制,除了少数免费赠阅者外,其余单位内部报刊全部停刊。年12月21日出满期之后,《泊头教育》走过了五年历程,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奉命停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