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正德五年(年),大太监刘瑾被拉到北京的西四,片成了肉片儿。他的肉现割现卖,据说买的人非常踊跃。被刘瑾整得最惨的马中锡重新被起用,一下子人气爆棚。他从此以后是否就走上人生巅峰了?非也。马中锡重获起用的当年,在河北霸州,刘六刘七发动了起义。在处理这件事上,马中锡不仅再次被捕入狱,还搭上了身家性命。

刘六刘七何许人也?据说兄弟俩原本是杀富济贫的“响马盗”,起义后得到数千农民响应。他们横扫河北,又攻入山东,占领曲阜,破坏了孔庙。文革期间,一本批林批孔的小人书《怒捣大成殿》红遍大江南北,说的就是他们。

面对声势浩大的刘六刘七起义,朝廷久攻不下,十分头疼。大臣们此时想到了大同巡抚马中锡,都说非他不行。正德六年,马中锡被任命为右都御史,提督军务,和惠安伯张伟一同统禁军南征。而马中锡的确也没让朝廷失望,先后在彰德、泊头两次击败起义军,升为左都御史。此时,马中锡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左都御史也是他当过最大的官。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面对原本是乌合之众的起义军,马中锡的下属却各怀鬼胎,要么不敢与之交战,要么就是暗中通敌。在文安县,刘六刘七被明军打得落花流水,甚至到了跳到民宅楼上,要拔剑自刎的地步。谁知明将桑玉收了刘六刘七的贿赂,并没有继续紧逼。一会儿工夫,起义军将领齐彦名持大刀赶到,高呼救兵已到楼下。躲在楼上的刘六刘七听闻此言,立即来了精神儿,突然放箭,射杀数人。结果战局逆转,桑玉大败。试想,如果桑玉不贪财,刘六刘七很可能就被降服,历史可能就此改写。

反映刘六刘七起义的小人书《怒捣大成殿》

在与马中锡老家故城相邻的枣强县,他命令参将宋振阻击起义军。结果宋振磨磨蹭蹭不敢往前冲,不发一箭,枣强失陷。《冀州志》记载,枣强城被三千兵马围了三日,没有援兵,只有知县段豸率军民死扛。城破后,段豸投水自尽,“贼人杀死男女四千八百余口。”《明史》记载的伤亡更严重,“死者七千人”。

马中锡见此,意识到剿灭之法难以奏效,改用招抚之策。马中锡是读书人,他想起西汉时有渤海太守龚遂用招抚之法平息盗贼的故事,于是打定主意改剿为抚。他认为起义军是官逼民反,于是下令:见到起义军不抓,起义军经过时也不打,饿了渴了就让他们吃好喝好,有投降的也不杀。这样的优待政策,朝廷上下都认为马中锡疯了。朝中大臣讽刺他是个书呆子,不懂军事。而起义军方面得知消息后,革命意志也发生了动摇,犹豫未定。

事实上,马中锡此时的处境也进退两难。继续打,边疆调来的精锐部队还没到;想招抚,刘六刘七总是反复,摸不清对方脉路。并且,招抚的旗号已经打出去了,改也改不了了。马中锡单车简从来到起义军的大营,亲自做刘六刘七的思想工作。起义军感动得眼泪哗哗地,并送给马中锡一匹马作为寿礼。刘六是个粗人,当即表示我愿意我愿意。而刘七却仰天长叹:骑虎难下啊!现在是太监把持朝政,马大人你说了不算咋整?马中锡走后,刘六刘七派人打听朝廷的态度,果然发现朝廷并没有招抚的打算,招抚只是马中锡的个人主张,于是铁了心继续干革命。打到故城县时,刘六刘七也挺给面儿,告诫部下除了马中锡家,其他想怎么祸害就怎么祸害。小说家蔡东藩在《明史通俗演义》中夸张地说,整个故城县只有马中锡家没有遭到打砸抢,“举室独完”。

《冀州志》详细记述了刘六等攻破枣强城的情形

这下好了,马中锡不是叛徒也是叛徒了。兵部尚书何鉴弹劾马中锡和张伟拥兵自卫,纵贼不战。皇帝也下诏逮捕两人,投到锦衣卫的监狱,判处两人死刑。在大牢里被折磨了一个多月,马中锡便病死在狱中。

听说马中锡死在狱中的消息后,见归顺无望,刘六刘七彻底和朝廷撕破脸,一直打到湖北、江苏。正德七年,刘六刘七起义终于被镇压下去,此时的大明也开始走向衰落。

正德十一年,巡按御史卢雍为马中锡申冤。卢雍说到一个细节:刘六刘七原本是想接受朝廷招抚的,但是佥事许承芳对此顾虑,暗地里申请增兵,兄弟俩才起了疑心。等到起义军按照约定再次来谈判时,刚到军门,就看见马中锡......坐着囚车上路了......

听了这番话,正德皇帝后悔不已。早知道他们要归顺,干嘛这么费劲!可是,马中锡已命归黄泉六年之久,这番话他也听不到了。于是,朝廷开追悼会“赐祭”,恢复了马中锡的官职,并封赏其子孙,命大学士靳贵为马中锡撰写墓志铭,总算是拨乱反正了。注意,马中锡没有谥号,通俗地说,就是不称他“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大明主义战士”,很说明问题。

尽管朝廷恢复了马中锡的名誉,但有意思的是,靳贵在马中锡墓志铭的最后却这样写:“而刘七辈横行猖獗,其势非可招者,或不免于怯云。”意思是说,刘六刘七这种人是打死不会归顺朝廷的,之所以会有投降的打算,可能是因为怂。这样写倒不是文人相轻,靳贵既是奉命写墓志铭,这段话不过是为皇帝开脱罢了。

可怜马都堂!死了还被恶心一下。

预告:下一期,将为各位老乡继续讲述明朝故城那些事儿。

声明:请尊重原创作品,转载请告知作者本人并标注作者姓名。

作者介绍:王琪鹏,记者,历史爱好者。对古中国史兴趣颇深,酷爱历史小段子。写新闻讲究实事求是,写历史必引经据典,对传说必仔细考证。写的全是干货、真货,力求详实,力求不干巴,不枯燥,重现活生生的历史。

本文参考资料:

《明史》列传第七十五

《冀州志》卷十八

靳贵《资善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东田马公中锡墓志铭》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五

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四十七回

王琪鹏

赞赏

长按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病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