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之州 沧州,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 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圈与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冀中南、晋陕蒙部分地区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口。 交通要塞沧州自古有水旱码头之称,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 目前也是全国铁路、公路网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是河北省“东出西联”的桥头堡。 人杰地灵古代有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军事家孙膑,清代有《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一代武林豪侠大刀王五等。 近代革命将领有赵博生、马本斋等,现代有著名作家王蒙、柳溪等。 扁鹊张之洞 尚武之城大刀王五-王正谊 清代的“大刀王五”是从沧州走出来的一代武林豪侠;清朝末年,沧州王五是与天津的霍元甲、佛山黄飞鸿齐名的武术宗师。 沧州的尚武之风起源于隋朝,盛于明清!大刀王五,王子平、燕子李三、霍元甲祖籍沧也是沧州。 沧州在漫长的岁月里,战乱频发;盐碱地贫瘠,农业生产落后,贪官污吏欺诈,私盐外运对抗;发配来充军的失意之人、绿林好汉较多等原因,形成了民间自发的超越简单是非的道德观。武术在这里,既是保家卫国之术,也早已超越了单纯技艺的承载,成为观察地域历史的另一只眼…… 《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就是被发配沧州,在沧州发生了火烧草料场事件,从而投奔了梁山。 武健泱泱,武风浩荡,沧州武术不仅有“镖不喊沧”的江湖气,还为曾经积弱积贫的中国贡献了一种精神,这就是尚武精神。 从王正谊发端,直到张之江、佟忠义、曹宴海等一众人全力推广,再到马凤图在部队推广大刀术,最终在喜峰口之战中大获全胜。几代沧州武者,在近半个世纪的长河中,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自己卓著的贡献。 泊头火柴泊头火柴厂历经百年,沧桑岁月,风云变幻,几起几落——冯国璋入股,名声大振;决堤放水,深陷汪洋;与瑞典火柴集团合资,最终中断…… 这小小的不起眼儿的红盒子,温暖了多少人童年的记忆…… 年,泊头永华火柴厂成立,白聘三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正是这一年,我国进口火柴数量达到高峰,全年共计万罗(每罗盒),其中约万罗来自日本。年,一战爆发,日本火柴放缓对华输入,给了我国民族火柴工业喘息的机会,泊头火柴厂初露头角。 年,因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再加上地方恶势力的乘机刁难和压制,泊头火柴厂陷入窘境。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泊头火柴厂遇到了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的冯国璋,命运随之改变。 论辈分,冯国璋是白聘三的表侄,听闻家乡人办厂受气十分气愤,当地指派一个连的兵力押送4万现洋护送到泊头镇,白聘三大摆筵席招待,一连几天宾客云集。泊头火柴厂名噪一时,经历了其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期。 然而,随着冯国璋的病逝,以及-年直系和凤系军阀在河北混战,泊头火柴厂又陷入了惨淡经营的状态,一度濒临破产。 -年,抗日战争期间,火柴厂一直被日本人以驻场人员的身份监督生产经营…… 抗战结束的年,泊头火柴厂却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劫难。国民党接手泊头,被八路军包围,为防止泊头解放,国民党决堤放水,时值秋汛,由于所处地势低洼,泊头火柴厂被淹没在洪水中…… 洪水过后,在八路军的帮助下,组织人员清淤,动员群众生产,冒着生命危险弄来氯酸钾,才使它重生。 年—年,泊头火柴厂迎来了它生命里的辉煌期。工人们每天兴高采烈地上下班,大家想吃鱼了就买鱼吃,工作服发2套,给大家发西服,羊皮夹克,从上到下,帽子、领带、内衣、袜子,皮鞋样样齐全,还经常发奖金,有过节奖,月奖,半年奖和年终奖。 年,时隔80年,质量事故再一次出现,被周边一些火柴厂趁机抢占市场。年,泊头火柴厂停产并继而破产。 百年的火柴厂现在只剩下了星星火种…… 17岁起就在泊头火柴厂从事刷磷工作的田向农召集30余人办起了泊头市明光火柴厂。在生产传统民用火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壁炉专用火柴、珍藏工艺礼品火柴等品种。年产各类火柴2万余箱,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产品远销美国、荷兰、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让传统火柴制造业再现生机。 年,泊头火柴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桥杂技吴桥县位于古黄河下游。西有大运河,东靠四女寺河,纵横河流占去大片土地,且土地盐碱瘠薄,水灾频繁,又是历兵战乱之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打个跟头,变套戏法,耍耍大刀,玩玩猴子、巴狗之类的小动物,浪迹江湖、卖艺糊口。 传说,唐代书生纪晓堂两次进京赶考,因不图贿赂,中了进士,又被除名,一气之下,只身云游四海。这天,来至终南山下,正遇杂技之祖吕洞宾,便拜师学艺,学会了三百六十套戏法把戏。出师后,浪迹至吴桥,安居在一座道观里,收徒传艺。从此,师传徒、父传子、人人学,家家练,世代相传,越来越多。 吴桥是庙会圣地,庙会为杂技提供表演场所,杂技为庙会招徕香客,两者相辅相成,久而久之,便成了吴桥传统风格。 在吴桥,杂技艺术俗称“耍玩艺儿”。民谣说:“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 五十年代,周总理出访西欧十四国时,所到之处,华侨中无不有吴桥杂技艺人,周总理欣喜赞道:“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杂技之乡”因而得名。杂技事业的发展,使吴桥杂技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年吴桥人民在邓小平同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指引下,建立了“吴桥杂技大世界”,实现了“杂技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 年5月20日,吴桥杂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食特产驴肉火烧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关于河间驴肉火烧最早的传说源于唐代:唐玄宗隆基登基前来到河间,一书生“杀驴煮秫”招待李隆基,他吃后连说:好吃好吃。经过数代流传才形成现在的风味和形状(还有一种是圆形的)。 金丝小枣 又名“西河红枣”,果实长圆形,果皮棕红色,果肉青黄,掰开能拉出缕缕晶莹的糖丝,由此得名“金丝小枣”。小枣皮薄、肉厚、核小、质细、味甜。鲜枣生吃,甜脆爽口;晒干生吃,嫩肉温醇,香甜如蜜,风味殊佳;用白酒浸泡后做成醉枣,也颇有风味,可消痰祛火。 火锅鸡 也是带有沧州特色的美食,是将川菜中的红烧鸡与麻辣火锅相结合,加以创新而成。由于它既可吃鸡块,又可以涮火锅,因此被称为火锅鸡。 吴桥宫面 吴桥县传统名产,属于贡面。相传在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逃亡中慌不择路,不得已藏进一家程姓面食加工作坊,主人用家做的手抻细丝空芯面佐以滋补药材招待刘秀,使其保全了性命并很快恢复了健康。后来刘秀坐稳天下后,不忘旧恩,从那时起,吴桥抻面走进了汉室宫廷,成了皇帝钦点的宫廷膳食。 沧州冬菜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已闻名中外了。口味清香、脆生,微微带辣,是一种可供常年食用的小菜。风味别具一格、兼有香、甜、咸、辣四味。 泊头鸭梨 以泊头栽培面积最大,栽种最早,品质最好而得名;果形俊秀,皮簿肉细,脆嫩多汁,香甜爽口。过去泊头鸭梨的主要集散地在天津口岸。故对外出口称“天津鸭梨”。 泊头鸭梨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西汉时“淮之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梨……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泊头当时濒临黄河,正处于这一地区,可见泊头鸭梨栽植当时已有相当规模。 据传隋炀帝出游运河,路过泊头曾上岸观梨花,只见“河上花,天水浸灵芽,浅蕊水边匀玉粉,浓苞天外剪玉霞,斜晖暖摇清翠动,梨花香透万千家。”泊头亦因隋炀帝泊船上岸观花而得名。 据年调查,在洼里王镇、齐桥镇仍有上万株树龄在~年的梨树,其中一株树龄年的“梨树王”,在洼里王镇姜桥村,仍枝叶繁茂,正常结果。这些记载都表述了泊头鸭梨悠久的栽培历史。 风景名胜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坐落于原开元寺前,背负巨盆相传为文殊菩萨莲坐。民间称之为“镇海吼”为遏海啸水患而造,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重约32吨。 泊头清真寺 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年)。该寺在明万历、嘉靖年间进行了扩建,清代康熙、嘉庆、咸丰、光绪,以至民国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泊头清真寺规模庞大且配置齐全,除具有清真寺的功能外,还强调了结构和艺术的协调统一,是典型的民族化了的伊斯兰教建筑群。 清真寺坐西朝东,单檐歇山,古棚出厦,琉璃瓦顶,朱门铜饰,门媚楷书“化肇无极”,“清真寺”黑地金字悬于上方,建筑颇有气势。 献县汉墓群 献县自西汉建立河间国,直至南北朝时,一直是王封之地。 献县汉墓群是汉代河间王及其子孙、乐成侯、中水侯等葬于献县境内墓葬的总称。现存37座汉墓。献县汉墓群规模大、级别高、数量多、层次全、时间跨度大,贯穿于汉代的始终,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 献王陵是献县汉墓群中的一座汉墓,位于献县城东5.5公里。该陵墓乃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之墓,故称河间献王墓,又称献王陵。河间献王刘德,乃汉景帝之子武帝之兄,生于西汉前期,精通史书,多才多艺,汉景帝前年(公元前年)封为河间王。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刘德招集学士,招集遗书上朝献雅乐,对保护文化遗产起了巨大作用。刘德死后,被追谥为“献王”。献县也就因此而得名。 来源:网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