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几天,以四大行为首的银行们,都在布局设立理财子公司。 此前的资管新规要求去刚兑,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独立运营,能更好地落实银行理财去刚兑的政策。 另一个趋势则是,理财业务独立运营后,投资范围更广了。 股票、私募、包括以p2p为代表的非标资产,都可以做。 没错,包括p2p。 据说,近期就有理财子公司在对接头部P2P平台。 2. 当然,这不是银行资本第一次入局p2p。 早期的时候,银行玩p2p的方式更为直接粗暴:或直接设立平台,或投资入股。 玩得火热朝天,不亦乐乎。 年9月,招商银行低调上线P2P平台——小企业E家。 年7月,苏州银行推出网贷平台小苏帮客。 还有民生银行、兰州银行、国开行山西分行等银行设立或投资入股了民贷天下、E融E贷、金开贷等平台。 不过,除了陆金所、开鑫贷之外,大多数银行系平台都在短期内退出或停运营。 3. 还有些银行,不开平台也不入股,而是以旗下直销银行的名义来做p2p业务。 比如今年8月份宣布清盘退出的多盈财富,就是一家直销银行。 它的运营主体——泊头农信社”,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多赢财富以互联网的形式提供投融资、在线存款等直销银行服务,期产品本质上就是p2p。 此外,提供这种“P2P”产品的直销银行还有甘肃银行、宁波银行、江西银行、廊坊银行、晋商银行、齐鲁银行。 和P2P平台不一样,直销银行卖的p2p产品多数直接宣称不承担风险,也不对本金和利息负责,连暗自刚兑都没有。 4. 说了这么多,就想告诉你:不要过度崇拜银行。 玩p2p的银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再说银行资金购买p2p资产这件事,实际上早已经有之。 比如,我之前推荐过的厚本金融,它的资产端业务多半是推荐给了银行和金融机构。 从公开信息来看,至少有10家左右的平台,对接过银行资金。 对接过银行资金的p2p平台(不完全统计) 我也相信,将来,银行或者理财子公司和p2p平台的合作将成为常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和银行有合作的平台,就绝对安全。 首先,大多数平台,银行只是少量配置,精选优质标的。 其次,和平台合作,平台要么交保证金要么签兜底协议,银行是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的。 马叔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