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

点击上方"阜城人"看更多新鲜事儿

前两天跟几个外地朋友聊天,外地朋友问今儿哥,你们阜城有啥特产?给俺有推荐几个,让俺回家也带给俺娘尝尝…听到此话小编哑口无言,在阜城土生土长了20几年,对这个简单的问题,竟然不能随口张来,很是没面子……

有人说,阜城没啥特产,也有人说,阜城处处是特产,今天今儿哥就给大家总结一下,看看阜城到底有多少特产?!

阜城特产知多少?欢迎老乡补充!

漫河西瓜

漫河西瓜是衡水阜城县漫河乡传统种植作物,据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就有种植,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漫河的沙质土壤使西瓜种植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漫河西瓜沙瓤、薄皮、甜度高,口味独特。漫河乡年注册了“漫河牌”西瓜商标;年漫河乡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北西瓜之乡”。连续六年被评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

阜城鸭梨

阜城县栽培鸭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年以前,主要分布在境内的王集、霞口等乡镇,自古以来就有“梨乡”之美誉。阜城鸭梨,又名雅梨、鸭嘴子梨和鸭儿梨。

年9月26日开幕的第十三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阜阜城鸭梨城鸭梨经过大会专家层层严格评选,最后脱颖而出,获大会“果王”的荣誉称号。

年3月,阜城县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学会授予“中国鸭梨之乡”称号

阜城杏梅

杏梅为杏、李的偶然杂交种。据县志记载,在衡水阜城县栽培已有余年阜城杏梅的历史。现有栽培面积2.万亩,产量万公斤,阜城县被誉为“中国杏梅之乡”

阜城杏梅果个大,果实卵圆形,缝合线浅而明显,一侧稍扁;果皮一般橙黄色,完熟果实有的具红晕;果皮较杏、李厚且有韧性;果皮光滑洁净,有透明感;果肉黄色,细腻多汁,具有杏的芳香味且极浓。

崔庙冬桃

河北省阜城县崔庙镇小皇庄冬桃单果重—克,肉质桃,果肉白,味甘甜,口感好,不粘核,常规品种难以相比。

粉嘎巴

嘎巴是河北省阜城县流传上百年之久的一道菜,古时候人们吃不起鸡鸭鱼肉,只能用自己生产的粗粮绿豆磨成粉,适量加水,摊在炉火上的铁锅里烙制而成,流传至今,已成为阜城及周边县市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嘎巴是由绿豆做原料手工制作而成。适合各个年龄段,男女老幼都能喜欢。也是目前人们科学膳食的一道绿色食品。

阜城十八卤

正宗十八卤手擀面出自阜城县宾馆面条采用本地产优质小麦加工生产的强筋面粉和本地绿色生态农业开发区——万亩森林公园自然放养柴鸡的鸡蛋蛋清,经手工和面、醒面、机揉面、手擀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十八种全卤采用无污染、无公害蔬菜和优质芝麻等材料,科学配方,分别通过炒、烹、炸、煮等多种烹饪技术制成,既保留了固有元素的品质,又调出了各自的特色味道。全卤面不仅口感细腻、劲道,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可以补充人体必须的各种维生素,从而使广大顾客百吃不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千倾洼“知了猴”

千倾洼享有阜城的“万亩森林”之称,夏天一到晚上,抓知了猴的人特别多,说起知了猴的营养价值,将它的蛋白质和其它肉类相比较,得到为瘦牛肉的3.5倍(含蛋白质20.2%),瘦猪肉的4.3倍(16.7%),羊肉的3.8倍,鸡肉的3倍(23.3%),鲤鱼的4倍(17.3),鸡蛋的6倍(11.8%)所以它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味道也鲜美可口

王集罗锅烧鸡

落锅烧鸡原名“罗锅烧鸡”,创始人是阜城县王集村的张运起(—),他年轻时曾以屠宰为业,后拜王集乡苇子湾村一位做烧鸡的师傅(姓名不详)为师,学成后,他做了烧鸡到王集、霞口、崔庙等集市上去卖。

他做的烧鸡肉烂脱骨,有一种混合而成的独特的清香,又准斤准两,很受人们喜爱,在集市上卖得最多最快。由于张运起先天残疾是个罗锅,人们便把他做的烧鸡称为“罗锅烧鸡”,这个名字不胫而走。

现在许多阜城人都把“落锅烧鸡”作为一种家乡特产馈赠亲友。来衡水的外地客人也在品尝后买几只回去,作为礼品送给亲友。

阜城剪纸

万紫千红,群芳吐艳。阜城剪纸的发源地崔庙镇陈集村,家家户户都有剪纸的影子,村里无处不文化,无处不艺术。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以剪纸文化作为自己招牌的地方。

剪纸做名片,阜城绽光彩。目前已辐射到周边码头镇、古城等几个城镇,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阜城剪纸已经形成染纸、设计创作、刻刀、剪纸、营销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从陈集冲出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频频亮相,大放异彩。

王集灌汤包

王集灌汤包源于“王集刘家包子”,其创始人为阜城县王集村的刘文通。清末民初,刘文通和好友“两眼眯”(绰号)合伙儿做小吃生意,他们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卖馄饨、面片汤,兼卖馒头和窝头,生意不是很红火。

后来,刘文通结识了樊阁庄的樊回成。樊回成家在东光县城有几处买卖,他会蒸包子,见过世面,性格爽豪,与刘文通意气相投。刘文通跟他学会了蒸包子的手艺,从此放弃了小吃生意,打出了“王集刘家包子”的牌子,专门做起包子生意。

刘文通为人实在,做事一丝不苟。他说:“既然做这一行,就好好地做,做最好的。”一次调馅时仅香油他就倒了半桶,包子蒸出来香气四溢,被赶集的人一抢而空,从此“王集刘家包子”名声鹊起,刘文通的生意也越做越好,在阜城县崔庙镇出了名。

三合面窝窝头

三合面窝窝头起源于民间打囤蒸囤尖、吃囤尖的习俗,历史最为悠久。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及桃城区、阜城县、景县周边的集贸市场,经常会看到有卖窝窝头的,这便是阜城人用小米面、黄豆面、玉米面蒸制而成的三合面窝窝头。这种小吃是当地一大特色美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

金黄色的三合面窝窝头,像一个倒扣着的陀螺,底下有一个窝儿,阜城人把它形容成“囤尖”。每年正月二十五打囤家家户户都蒸窝窝头,这一传统习俗被称做蒸囤尖,吃囤尖。村民们怀着美好的祝愿,企盼来年五谷丰登,粮食堆到囤尖上,多得吃不了。乡村人家朴素的情感,简单的追求,使寻常小吃有了传统文化的意味,也使平淡的生活显得那样富有情趣。

除此之外

崔庙粮保、码头火柴、大白糖稀、古城灯具、崔庙粮保、蒋坊铸造、建桥彩钢

、卧龙泉酒、阜城内画、大龙烧饼、北街香油、益彰酱油醋、张志英烧鸡……都独具大阜城特色

当然,咱阜城特色并不止这些

你还知道哪些阜城特色?

欢迎留言补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