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62年前,我国第一辆汽车在一汽集团诞生,这是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第一步;40年前,汽车工业乘着改革的春风,踏上了从弱小到强大的征程。这40年里,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引导、制度创新、技术破壁……受益于改革开放,我国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销规模连续9年全球领先、自主品牌走向世界舞台……如今再看,中国汽车工业无疑是世界制造大国的最好代言。

《中国汽车报》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背景,开启“中国汽车风云际会”大型系列报道。本期以走访一汽-大众华南基地为开篇,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探路后合资时代。

不知不觉,祖籍河北的左志军已是一名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服役8年的“老兵”。

8年前,他大学毕业慕名来到一汽-大众长春总部应聘;4年前,他主动请缨从长春“南下”到佛山分公司工作。“这么多年下来,家人已经习惯和我一起走南闯北。”左志军笑着说,语气坚定从容。学习IT专业的他,目前是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流程与IT科主管IT系统支持的一名工程师,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左志军和他的同事为这座大众全球顶尖水平的“智慧工厂”贡献着一个又一个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

智能制造全球标杆

开放锻造实力

一汽-大众的成长、成熟和壮大,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汽车产业开放合作的一则经典案例。没有昔日中德双方坦诚的合资合作,就没有一汽-大众今日在中国汽车产业中所成就的地位。从最初的“引进来”,到逐渐的“学进去”,一汽-大众双方合作伙伴以开放的格局,共同携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合资企业本土化之路。而这,不仅成为一汽-大众在中外合资车企中持续领先的秘诀,更是成为引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向上的核心力。

佛山,这座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在40年的沧海巨变中,以大跨步的稳健增速,屡屡创造“佛山奇迹”。年,佛山市GDP达到亿元,仅次于深圳和广州,位居广东省前三。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扬帆启程之际,佛山正在为广东省探索和实践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发挥着越来越强的支柱作用。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地处珠三角广佛经济圈核心区,方圆.6平方公里,年以全年GDP亿元的规模,成为广东省第一、全国第二的综合实力千强镇,一汽-大众佛山华南基地就坐落于此。

左志军自豪地告诉记者:“华南基地的智能化水平不仅是目前一汽-大众在国内工厂中最高的,在大众全球工厂中也是最好水平。”据介绍,与狮山镇千里之隔的德国慕尼黑,有着一座与一汽-大众华南基地比肩的大众全球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这两座工厂,代表着目前大众全球智能制造的顶尖水平。

6月22日,一汽-大众华南基地二期建成投产,预示着一汽-大众华南基地的年产能将提升30万辆至60万辆,更关键的是,这座被誉为全球标杆的“智能工厂”,已经为一汽-大众以智能加速制造升级并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做好了充分准备。按照规划,年前,一汽-大众将在华南基地二期累计投入人民币约亿元,届时将带动超过亿元规模的产值,并助力佛山在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GDP“万亿俱乐部”中发挥重要作用。

行走于一汽-大众华南基地的冲压车间、焊装车间和总装车间,你会发现,生产线上几乎“空无一人”,不要怀疑,这并不是员工的休息时间,智能化生产线使更多的机器人代替了人工操作,它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不仅要在一条总装线上准确完成4款不同车型的组装,还要实现每分钟生产下线1辆车的超高效率。目前,在整个一汽-大众华南基地,冲压车间实现%自动化率,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到80%,涂装车间自动化率为72%。

是什么吸引着大众将全球最高水平的智慧工厂落户中国?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积累、不断强大的工业制造实力。从中国工厂到全球标杆,一汽-大众华南基地成为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深度对接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与27年前不同的是,如今中国汽车制造业与日俱增的实力,正在跃跃欲试地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在这其中,合资企业的中方扮演着更有主动权、更具自主创新意识和魄力的角色。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外部环境变化、行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自身转型需求来看,数据化、智能化都是大趋势。未来,市场层面呼吁数据预测;产品层面呼吁数据改良;生产层面呼吁数字提效;管理层面呼吁数字人文;决策层面呼吁数字支撑,总之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已经渗透到全产业链的每个细节,势不可挡。对中国企业而言,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制造业更广泛地普及也是必须的。”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总经理张硕说。

那么,一汽-大众华南基地在打造“智慧工厂”的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计划和目标呢?在采访中,张硕告诉记者,目前一汽-大众华南基地已经具备打造智慧工厂的基本条件,凭借扎实的硬件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越的地域优势,华南基地将在未来展现更多智慧工厂的价值。“未来,机器人可以在工厂中从事高强度重复劳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高度标准化、模块化设备及系统的额引用也将大幅节省汽车生产制造的中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传感器、3D打印、大数据等技术的额引用将大幅提升零部件加工和检验工序的精密度,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几率。”张硕说。

事实上,目前一汽-大众华南基地已经初步积累了诸如新能源汽车VR培训、总装返修车辆管理等智慧工厂的实践经验。左志军告诉记者,总装返修车辆管理系统的介入,使寻找一辆返修车的时间提升到30秒之内,返修抢单模式的推广,也节省人力5人左右,提高了返修效率。“总装返修车辆管理系统已经从一汽-大众华南基地推广到长春总部工厂。”左志军说,“华南基地还开展了一次性设备维护先锋试点工作,效果相当显著,未来有可能把中国智慧工厂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大众全球工厂中去。”

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总装一车间经理白塔告诉记者,目前,华南基地总装车间采用TIMS拧紧网络系统自动获取拧紧任务并监控整个拧紧过程,拧紧数据自动储存上传至FIS系统并保存15年,实现了总装线上拧紧结果可追溯,即使用户在汽车使用多年后出现问题返修,也能够从FIS系统中查看历史拧紧数据,精确维修。

在导入大众全球先进生产平台的基础上,中国工厂也在不断地自主创新。“年,我们在原有的总装线设备基础上,自主设计制造了7套自动设备并将它并入到原有设备中,将底盘线的自动化能力又提升了一个台阶,现在我们的底盘线设备,可以在10个工位内完成整个底盘和车身的自动结合,并全自动地拧紧超过40颗螺栓,实现%的柔性和自动化。这个是大众德国工厂没有的,是中国工厂的自主创新。”说起团队的每一个创新的案例和成果,白塔总是滔滔不绝。

五大基地各有所长

创新不忘坚守

代表着智能、前瞻、品质、高效的华南基地,是一汽-大众在不断践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持续创新、成就领先的一个缩影。在从制造向质造、智造升级的路上,一汽-大众从未停歇。

从德国大众远渡重洋与中国一汽正式签订合资合作协议、一汽-大众落户长春,到一汽-大众首次走出长春、选址成都建设西南基地,再到继续“南下”入驻佛山、布局华南市场,进驻青岛、选址天津,成立27年以来,一汽-大众作为改革开放大潮中汽车行业涌现出的翘楚,以开放的格局、态度和行动,实现从引进合资到战略合作布局的步步深入。

截止到今年5月,一汽-大众的累计销量已突破万辆。中国已经不可替代地成为大众品牌全球第一大市场,大众品牌全球销量的一半来自中国。如今,早已走出长春、辐射全国包括东北、西南、华南、华东、华北的五大基地,年规划产能累计可实现万辆,导入生产的车型也从最初的捷达一款车型增至目前的14款(含奥迪品牌),今年还将有9款新车型(含奥迪品牌)陆续投产投放。根据规划,一汽-大众还将推出包括SUV、新能源车型在内的多款产品,来满足和挖掘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和潜力。

在应对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汽-大众也在不断地通过创新积蓄自身优势,继续打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实力战车”。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一汽-大众在全国范围内的五大基地将陆续全面建成投产,除了华南基地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特征之外,其他几大基地也都以各自的优势,全面领航一汽-大众制造升级。

其中,已于今年3月底建成投产的一汽-大众长春奥迪Q工厂,以扎实的品质底蕴被誉为一汽-大众的完美工厂,继续树立一汽-大众在行业内的品质标杆;5月底正式投产的一汽-大众青岛华东基地,拥有目前一汽-大众自动化率最高的焊装车间,台机器人全面实现生产自动化,成为世界级数字化创新工厂;预计在8月底实现投产的一汽-大众天津华北基地,将成为一汽-大众以数字化促进制造升级的互联工厂。从完美品质到数字化创新,从智能制造到互联工厂,在一汽-大众的新一轮产业布局过程中,每一座新基地的建成和投产无不透露着一汽-大众对继续领跑“后合资时代”的创新和探索。

“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在线检查、个焊点破坏实验、2万个测量点精密测量、万公里道路测试……在以各种形式、方式和途径实现创新的过程中,一汽-大众对产品品质一如既往的坚守,甚至达到了近乎“固执”的境界。

为了0.2毫米的坚持,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质保部测量技术科经理胡广军和他的团队反复论证、优化、调整,最终达到目标。他告诉记者,就在5月的一次尺寸讲评会上,某个车型前盖和翼子板的后端匹配间隙比理论值大了0.6毫米,超出公差0.5毫米,需要翼子板冲压单件或者前盖总成做出优化或调整。经过仔细测量,结果显示翼子板和前盖总成在该位置都小了0.3毫米,且都在公差范围内。当时冲压和焊装车间的同事认为自己的零件在公差范围内,没有必要做更改,究竟需不需要调整、如何调整?一度陷入僵持。“经过了解,我们得知这两个零件的尺寸优化,一个涉及冲压模具一个涉及压合模大的改动,难度和风险都比较大;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的确是一个质量问题。于是经过我们反复论证,与冲压车间的同时进行探讨,最终决定将间隙优化到0.4毫米,翼子板和前盖各自优化0.1~0.2毫米,既解决了间隙过大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改进的难度和风险,最终各部门达成了一致,进行0.2毫米的调整,将车辆前盖和翼子板的匹配间隙距离进一步缩小。从制造环节严格把控,把更精致、更精细、更高质量和品质的车辆,交付给用户。”胡广军说。

体系能力持续突破

变革依旧执着

一汽-大众的成功,给业界带来的收获和经验绝不仅限更完善的产品布局、更核心的技术导入、更稳健的销量增长和更扎实的品牌培育。于行业而言,一汽-大众深深扎根中国,在全产业、全价值链本土化、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汽车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27年来,一汽-大众凭借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持续深耕,在带动整车制造、销售、服务能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也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制造能力、零部件体系标准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年,一汽-大众第一辆捷达轿车下线,当时全车的额零部件基本都是德国进口的,一汽-大众生产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CKD组装,当时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不足10%。

如今,国内近家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一汽-大众的A级核心供应商,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供应商总数的一半。这些本土零部件供应商覆盖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各区域,在为一汽-大众配套零部件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也在迅速增强,在一汽-大众严苛的质量标准体系要求下,这些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以及制造水平都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并为推动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零部件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助力自主品牌汽车自主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包括一汽-大众在内的一批早期中外合资车企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越来越活跃,这也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后续发力奠定了良好的产业氛围和基础。

时代赋予了一汽-大众更多的产业责任和担当。从诞生到成长的27年中,一汽-大众为汽车行业培养输送了一批批骨干人才,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汽车产业大发展的舞台。在“双轨制”人才培养机制下,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创新型管理专家,从一名普通的科员成长为4S店负责人并非遥不可及的事;同时,从一名一汽-大众的员工成长为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总监、自主品牌车企的掌门人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汽-大众人”。在一汽-大众的工作经历,使他们终身受益。

大浪淘沙,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汽-大众执着于构建强大体系能力所积累的软实力,都在为其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突破、为中国汽车行业成就一个又一个新亮点提供有力支撑。

不坐等不过急

攻坚探寻新变

纵使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也仅仅是过去而已。

在别人眼中,一汽-大众已经稳居行业领先。然而,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亦功心里,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一汽-大众依然是个时刻心怀敬畏、不忘攻坚求变、勇于创新的行者。不但没有想象中孤独求败的傲娇,一汽-大众还有着些许危机和焦虑。继年的“发轫”、年的“专注”之后,一汽-大众将年定调于“攻坚”。

“作为传统车企,借改革开放40年的东风,一汽-大众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未来,进入到新合资时代的路将如何走?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如何持续践行和深入推进?一汽-大众这艘‘航母’在汽车产业迎战创变时代过程中将驶向何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刘亦功说。

于是,一汽-大众的战略,也在攻坚之年同步启动。根据战略规划,今年全年,一汽-大众将陆续有9款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包括大众品牌旗下首款SUV车型探歌、全新一代CC、全新宝来等,奥迪品牌的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Q5L、Q2L等车型也会在年内推出,未来两年,一汽-大众将推出20多款新车,除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外,还将推出第三品牌。

在战略中,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推进的焦点和重点,按照计划,预计到年将向中国市场投放14款新能源车型,年新能源车型将至少占总产量的25%。就在一汽-大众华南基地二期投产仪式现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公开表示,华南基地二期绝不仅是一期的延续,也不是简单的产能提升,而是预示着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将大众和奥迪品牌最新产品和最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在此落地。

在移动出行领域,一汽-大众将在全国一批重点城市移动出行达到市场前三,同时,在售车型的车联网前装率达到%。“面对变革和转型,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坐等,也不能操之过急,惟有持续创新,才能寻找到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出路。”刘亦功说。

一汽-大众,这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起来的“标杆式”企业,将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启动的新时代,在攻与守之间如何传承样本的力量,如何以持续创新的魄力投身于新时代的开放、颠覆和变革,业界期待一汽-大众的精彩作答。

短评

样本的力量

■王璞

在采访中,不止一位一汽-大众华南基地的一线员工告诉记者,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智能制造在工作中越来越深入的渗透。他们不仅荣幸于在中国的大众全球范围标杆级智能制造工厂工作;更骄傲于自己正在为大众对智能制造探索贡献着“中国智慧”。

一汽-大众27年的成长历程,见证并亲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一汽-大众犹如一支先锋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引领汽车行业中外合资合作,并在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全产业链本土化体系能力等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一汽-大众是中国汽车人才培养的“摇篮”,一代代一汽-大众人脚踏实地,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辉煌业绩,那些走出一汽-大众、活跃在中国汽车产业的精英们,也在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持续向上突破、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孜孜不倦、探索创新。

不可否认,一汽-大众是中国汽车产业践行改革开放的成功样本。放眼未来,全球汽车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中国也大步走在从制造大国向质造、智造强国转型的路上。从全球智能制造标杆工厂的落户,到一个个“中国创新方案”的实行和推广,一汽-大众正继续发挥着改革开放新时代样本的力量。

转自《中国汽车报》

更多新闻资讯,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