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609/4636741.html

资讯?美食?健康?旅游?推广?互动

●●●

《中国影像方志》是一部大型纪录片,节目旨在为时代而歌,为人民立传,充分展示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沧桑巨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对《中国影像方志》的初步了解,这部大型纪录片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题材,以地方志为题材的纪录片是前所未有的。纪录片取文字方志之精华,扬影像方志之优势,用鲜活的镜头语言反映当下人民的多彩生活和时代风貌。不仅是为编史而编史,而是用现实的关照和时代的眼光对素材进行筛选,深入挖掘和解读地方文化。二是方法,用影像手段来修志是前所未有的。纪录片遵循略古详今、略远详近的原则,讲述一个区域独有的、最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地域特点,风俗习惯,建筑美食,展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记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勤劳质朴,聪明勇敢的伟大实践,讴歌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三是体量,纪录片以我国行政区划中的县和县级市为拍摄主体,目前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接近个,每地拍摄1集,每集40分钟,《中国影像方志》不愧为鸿篇巨制。

《中国影像方志》安徽寿县篇

“安徽寿县篇”是《中国影像方志》的第集,去除广告,完整片长39分26秒。全片分为:引言、地名记、考古记、水利记、文化记、美食记、民俗记、当代记、后记九个篇章,片中大量使用了航拍镜头来体现古城的规划格局,据小编的经验来看,航拍镜头大部分使用了中长焦来压缩景物,更显小城的紧致布局。

“地名记”开头出现了安徽省级非遗传承人柴现修老先生的大鼓书,这是全片第一个“点”的叙述,而后展开介绍地名由来、地理位置,第一个展示的文物是“鄂君启金节”,紧接着大篇幅讲述了“淝水之战”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考古记”中使用了一则当年周寨村村民发掘出楚金币“郢爰”的电视新闻作为切入点,采访了原寿县博物馆副馆长许建强先生而后引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中心工作站更为系统的考古工作以及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的建设。

楚金币“郢爰”

“水利记”中先是介绍了寿县的气候和水利地貌,引出了因势利导开凿“芍陂”的楚相孙叔敖(可能是后期制作人员的失误,把春申君的雕像误认为是孙叔敖,这也是全片中小编发现的为数不多的错误之一),详细介绍了安丰塘的形制和功能。其中,穿插了另一个“点”的叙述:淮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李松带领学生到孙公祠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李松副教授讲解了汉代设立“都水官”来管理地方水利。千百年来,安丰塘福泽周边百姓,片中以安丰塘草席产业作为引出点恰到好处。而小编认为,“芍陂”只是寿县水利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古城墙防洪体系、正阳关、瓦埠湖也是值得研究发掘的宝贵水利素材。(参考资料:由赵鸿冰先生主稿的《寿县十大文化掠影》)

《寿县十大文化掠影》(摄制于年5月)

“文化记”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切入点,《淮南子·天文》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系统完整地记载,自然而然的递进到淮南王刘安以及门客八公从而引申到文化教育。

寿县豆腐匠人胡学兵

豆腐一定是“美食记”的绝对主角,《舌尖上的中国》豆腐篇男一号胡学兵先生毫无悬念的再次入镜,只不过制作豆腐菜肴的厨师并没有选择近期红遍小城的张士宏师傅,而是“清代大学士孙家鼐的后人”邸道磊先生。

肘阁抬阁和寿州锣鼓代表着寿县民俗文化自不必多说,重点是“民俗记”最后把寿州锣鼓作为肘阁抬阁的伴奏乐队是点睛之笔。

安徽省非遗项目“寿州锣鼓“”传承人罗西林

“当代记”完美的解释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城、打造名城”、“南工北旅生态县”战略,本以为三中王继林老师的出镜会聊一聊古城历史文化,却只说了一句“搬迁到新城区以后离单位近,上班更方便了。”之后是北京建工设计研究院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寿春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工作。最后讲述的一个“点”是万人走城墙健身活动,展示勤劳智慧的寿县人民正致力于建设更美好的寿县携手前进的精神面貌。“参天虬干上正绽放着一树繁花”,此句的出处应是王永好先生电视散文《古寿春印象》中“寿县古城,参天虬干上的一树幽花,在我心底无限遐想丛生”的引用(详见电视散文《古寿春印象》)。

电视散文《古寿春印象》(摄制于年12月)

纪录片后记用十六个字概括了摄制团队对于小城的高度评价:“淝水之滨,弦歌不辍,淮上寿县,其华灼灼。”

全片看完,小编心情澎湃,身为寿县人是如此的骄傲和自豪。感谢CCTV,感谢《中国影像方志》团队,不管是否客观,是否深入,这一定是截至目前外界媒体关于寿县最高大上的纪录片。如果让小编用一个词定义此片,那就是:“排场!”

家乡和母亲一样,像一本教科书,你要读懂她,才能保护她!

“寿县人新媒体运营中心”的小编们将解说词一字一句的抄录下来,文本附后以便各位看完纪录片之后复习片中内容,保存到你的电脑里,一定可以用到。

中国影像方志·安徽卷寿县篇

引言

淝水岸边,战阵铿锵,一场从“投鞭断流”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决战,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无雨防旱,多雨泄涝,孙叔敖因势利导,生态先行,造就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天下第一塘”奇迹。一城人文典故,一幅山水画轴,楚风汉韵,安徽寿县。

地名记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这座依山傍水的古城,见证了楚国激荡而短暂的末代辉煌,这段历史,拉开了寿县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序幕。

“拿我的鼓板呀,来欢迎各位众来宾……”

其中,楚都的历史和故事,是寿州大鼓传承人柴现修最钟爱的表演曲目。在抑扬顿挫的唱腔中,寿县两千多年的历史被一一展现。因年代久远,寿春一名的确切由来已不可考,但不少史学专家认为,其与“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有关,当时楚国多数城池因战乱而衰败,而寿春作为春申君的封地,已有良好发展,加之地处南北冲要,因此成为楚国抵御秦国的最后一道防线。大量反映楚国晚期经济文化特征的器物,被留在了寿县。为了更好的用大鼓书向外地游客介绍家乡历史,柴现修一有时间便去寿县博物馆,听文博专家讲述寿春的辉煌历史。

“公元前年的时候,就是楚怀王六年的时候,由怀王铸造,颁发给今天的湖北鄂城的封君叫鄂君启。”

错金鄂君启(铜)节,形似剖开的竹节,详细记录了水路、陆路交通运输的路线、运载额、运输种类和纳税情况,楚国昔日的强盛可见一斑。秦灭楚后置寿春县,东晋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讳改名为寿阳,后又因朝代更迭多次改名,在被称作寿阳时,这片土地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大战。淝河百丈水汤汤,千古南朝诧战场。柴现修一番绘声绘色的演绎,将听众的思绪带回了淝水之战的金戈铁马中。公元年,已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国率兵百万南下,意在征服淮水以南的东晋,东晋大将谢石率领八万精兵主动迎战,借助八公山与淝水的地形优势,一举击退强敌。

“东晋很好地利用了淝水来阻挡了秦军的前进,谢玄也好,谢石也好,这些将领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战机主动出击,最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这样一个局面,在整个秦军败退的过程中,他们当然一路溃逃,一个个像惊弓之鸟一样,在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晋军来了,或者看到前边的草木晃动,以为是东晋军队的埋伏,这样就产生了后来的两个重要的历史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为东晋赢得四十余年的稳定发展,并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产生久远的影响。因寿县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年,建康都统许俊,在始建于北宋的寿州古城中重筑城墙,抵御外敌及洪水侵袭,城墙在明清经过多次修葺,目前是国内保存较完好的宋代城墙之一。民国元年,公元年,国民政府改寿州为寿县,寿县一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沿用至今。战鼓声歇,硝烟远去,巍巍古城外寿县以一派新貌延续着辉煌历史的前进步伐。

考古记

“最近安徽省寿县东津乡周寨村农民周锦好等7人,在家门前挖鱼塘时,挖掘出38枚金币,经省文物部门鉴定,为战国晚期窖藏的金币”。年,一则村民挖出古金币的新闻,让寿县成为全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