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莫家洼的蛤蟆干鼓肚

话说一百多年前,在原茶店小学北侧,现在的上河城F区与B区结合部一带,有一片水泽名叫莫家洼,每到夏季水波连连,哇声鼎沸,有一年盛夏季节一位四方云游的道士在湾边小住,夜晚屡被蛙声吵醒,难以入眠,惹的他焚香祭符,放入莫家洼,自此莫家洼的蛤蟆再也叫不出声,留下了“莫家洼的蛤蟆干鼓肚”的传说。后人分析可能是“莫家洼”的水质有问题,使蛤蟆的发声系统失灵,叫不出声,已经无从考证了,这莫家洼也消失多年,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华北最大的清真寺--泊头清真寺

位于泊头市区南部的泊头清真寺,始建于六百多年前的明永乐二年(公元年),元朝末年元顺帝二十八年(公元年7月),元顺帝修建京城宫殿,派遣大臣脱脱到云南、南京筹集建筑木料经运河运往北京,途经泊头时,京城传来朱元璋部将常遇春、胡大海围攻京城、元顺帝弃城而逃的消息,脱脱信奉伊斯兰教,眼见无法回京复命,于是将这批木料存于回族聚集的泊头,并假借石姓寄居于泊头西部的阁上村,组织筹划修建泊镇清真寺,成为居住泊头回族民众礼拜的重要场所。

泊头清真寺建成后明清两代进行了三次大的修缮,特别是明朝末年崇祯帝因大修宫殿派遣大臣石三畏、余继登到江南筹集木料运回京城途经泊头时,恰逢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自杀,这两位大臣将木料留在了泊头,用于了清真寺的扩建。现在的清真寺大体就是扩建后的原貌。

泊头清真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房间总数余间,分为前庭、中庭、大殿庭,其中礼拜大殿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筑,整个建筑群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色,极具古朴、威严、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寺内藏有明清两代皇帝、太子、文人书匾、题字等文物,以及名贵木料精工细作的木质家具,无论从历史年代、还是建筑面积、建筑风格特色方面,在华北地区都居第一,在全国和中东伊斯兰地区也有一定影响,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亚洲最大火柴厂的兴衰史

年9月7日,创始于年的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尽管这些设备早就不再运转了,但很多火柴厂的老员工依然对这次最后的告别依依不舍,甚至情绪无法控制。

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为泊镇(泊头的旧称)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曾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足见这家厂当时举足重轻的地位,也正是这家工厂改写了中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年,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晋察冀边区乃至全国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年5月,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归属国有。从此,“泊火”的发展步伐迅速加快,一举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最辉煌时,“泊头火柴”的“火迹”遍布了中国的北方地区甚至全国。

记者昨天从泊头火柴厂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其实“泊火”的熄灭已经不是这几年的事了,从6年开始,泊头火柴厂就已经陷入了经营危机,其间泊头当地也曾考虑过将“泊火”外迁,但因种种原因最终都未能成功。

“泊火”的衰落固然与火柴已不是城市人群日常必需品的社会进步有关,但泊头火柴厂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据行业人士介绍,即便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火柴工业也没有因为打火机的出现而销声匿迹,而是依然生机勃勃,并且正在把目标市场转移向中国。事实上,在农村人口占据多数的中国,火柴更是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无论如何,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泊火’也不应该走到这一步!”一位泊头火柴厂的老员工昨天这样告诉记者。

泊头火柴破产标志着百年品牌“泊头火柴”从此成为历史,也宣告了中国火柴界的“五朵金花”泊头、开封、安阳、济宁、蚌埠等五家火柴厂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未完待续……

泊头老回回

求主回赐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