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运河,在千年岁月中流淌而来,闪耀着唐宋八百年的诗词风采,沉淀了元明清三代的文化奇观,见证了近现代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泊头,古运河畔的一颗明珠,在波光粼粼的水韵中,散发着独特的光彩。 运河奠定了泊头生命之基。泊头始建于东汉,初兴于隋唐,因运河而生,借运河而得名。运河在泊头境内流经七十余里,明朝在此设置运河水驿,掀开泊头历史新的篇章。运河漕运的逐渐发达,畅通了勾连南北的水路,托起了泊头商贸的繁荣。从“两岸商贾云集,为数百里所未有”的真实写照中,从“官舟与客舫,日日从此过”的繁忙景象中,都可一观泊头昔日盛景。可以说,运河成就了泊头,泊头也繁荣了运河,运河与泊头的情缘,浓醇深厚,延绵不绝。 运河铸就了泊头人文之魂。泊头文化传承至今,早已被运河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高亢的运河号子,在运河两岸久久回荡;庄严的董子书院,传承着嘉惠后学的精神;盛名远播的“铸造之乡”浓缩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进程。因运河而繁荣的商贸,为我们带来了“诚信为本、礼仪为先”的商业文化;因漕运而富裕的百姓,创造了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民俗艺术。泊头文化,因运河而多姿多彩;运河文化,因泊头而异彩纷呈。 过往,泊头伴着运河,见证了历史的沧桑风雨,书写着昔日的丰功伟绩。作为冀东南、鲁西北的商业重镇,运河漕运的重要码头,泊头在过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献王筑日华宫,架起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桥梁;明代建成的清真寺,诉说着回汉百姓和谐的交融;清代南货北运的枢纽功能,奠定了津南一大商埠的显赫地位。近代以来,泊头火柴更是阐释了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华北城工部迎接着京津战役胜利的黎明。 今日,泊头作为运河古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昂扬着蓬勃的朝气和激情,已经踏上新的征程。新时代,泊头拥有新的通衢大道:四条国道穿境而过,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已提上日程。新时代,我们已经启动了运河景观带建设,重新装点美丽的运河之畔,更好地挖掘传承发扬运河文化。届时,作为冀东南、鲁西北的商业和物流中心,泊头的影响力将辐射更广,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泊头流传着一个传说,燕王朱棣迁都北京后,欲寻烧制城砖之地,刘伯温南望运河,见运河在泊头北九曲十八弯,认为是九龙相汇之处,便献计在泊头挖窑烧制,从此之后,泊头便成为贡砖烧窑之地。虽是传说,但也反映出泊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泊头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如唐代张祜、金朝许安仁、明代余继登、清代南汉忱等。现在的泊头,同样拥有众多奉献在各条工作战线上的能人志士,在默默为经济强市、美丽泊头的建设作出贡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坚信,只要全市六十三万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奋进,历经千年的大运河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泊头这座运河古驿也一定会展现新的风采。 编辑:田志锋 编委:王丽勤 编审:褚祥虎崔金明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