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踏歌行”第四站:走进泊头四营乡灌河村 策划//李冬执行//张徽贞周红红 灌河:北方小村“俏江南” 文//齐斐斐摄影//魏志广 初夏,天微阴,凉爽的风在空中飘荡。古老的小巷,没有了晴日的繁华,仿佛依稀在尽头能看到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白墙灰瓦,古朴门牌,衬托着绿树红花。郁郁丛林间,小轩亭榭,白石木榻,微风拂过,几片树叶打着圈地飘落下来,拂过你的衣领,落在你的足下。 泊头市四营乡灌河村,一个只有多户的北方小村。几百年来,他们在古灌河旁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美好家园。特别是去年以来,小村彻底变了个样,不仅有北方村庄的粗犷,更有美如江南水乡般的怡然情调。
村庄:温情故事一串串 来到灌河村,最大的感觉,就是和谐。满眼的绿树漫空苍翠,片片花丛间,闪烁着点点蜜蜂蝴蝶。偌大的广场上,一片欢腾,大屏幕上播放着欢快的舞曲,十多位大姨扭得正欢。几对年轻人在湖边悠闲散步,孩子们则在树林间穿梭玩耍。这是怎样的和谐美好,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村主任赵运怀在笔直的乡路上讲起了村里美丽的故事。赵静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这位党支部书记可不是简单人物。他的企业在泊头市是数得着的大企业,年产值可达一亿元。可是每每回到生他养他的这个小村时,心里总是酸酸的。“那是俺的家,老爹老娘乡亲们都在那呢,俺一定要把村子搞好。”一股强烈的热情燃烧起来,在村民的支持下,年初,他当上了村里的带头人。村官不好当,面对琐碎的农务事,他索性放弃了自己的大企业,一心只为灌河村。他曾经昼夜忙碌在修路现场,曾经在大雨滂沱的夜晚各家各户巡逻,曾经在高烧39摄氏度时还坚持工作20个小时。如今的他,会站在村中的小湖边傻笑,会站在古朴的小巷里,一溜达就是半天。他这是在为村想点子,把村子建设得更美好。 村里还有更暖心的“鹅”的故事。村中有个明心湖,碧波荡漾,白鹅成群。这些鹅可不是单纯用来观赏的,这是他们精神文明的象征,是敢于担当责任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村中有很多人想入党,都争着做好事。所以很多年轻人就自己花钱买来很多小鹅,组建了服务队,轮流喂养打扫,所产鹅蛋让孩子们直接拿到村委会。这是多么可爱的一群人,这是多么和谐恬静的村庄。 赵芳杰是个勤快人。平时在外打工,由于身体不好,回了乡。一年没有回家的他,看着这样美丽的村庄,也是醉了。他不能干体力活,就每天在村里捡垃圾,还教育孩子们不要乱丢垃圾,现在成了村里的“文明宣传员”了。 村里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有勇于担当的党员赵志恒,有勤劳推车的老太太陈广英,有青年尊老爱心小组发起人赵立平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萤火之光照亮了全村人。 旅游:妙然景色似江南 眼前,小桥流水,白鹅成群,一架水车把一汪清水荡漾开来,清风徐徐,波光粼粼。如果不是看到广阔的平原和矗立的一个个蔬菜大棚,真觉得自己身处江南呢。 正陶醉中,党支部书记赵静说,这只是我们开展旅游观光的一个景点,其他景色还美着呢。大家有说有笑,继续一路观光。的确,这里有安静的田园,也有欢腾的美宴。绿柳竹园,木桌木凳,每当华灯初绽,美味的烧烤,伴着竹柳的清香,香气四溢,闪着油花的肉串,忍不住让人大快朵颐。这便是村里精心打造的竹柳仙境,已成为十里八乡村民们消夏的好地方。 赵静说,自从去年以来,他们就开始谋划旅游开发,成立了灌河村农村开发种植合作社。把村上的多亩地都纳入合作社统一经营。如今,80多个大棚已经建立起来,计划8月份种植黄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到春季时就可以走上人们的餐桌。这也是田园采摘的一项,明年人们来到这里,可以体验采摘之乐。 以前村庄是个养殖村,他们利用这个优势,建立了养殖园、观赏园。想象一下,密林下悠闲的羊群,踱步啄食的鸡鸭,还有碧波下畅游的锦鲤,是不是别有一番韵味,目前在建的阳光餐厅,将直接把新鲜的蔬菜瓜果,端上餐桌。在一片丰收的绿色中,品尝美味佳肴,想想都胃口大开呢。 文化:灌河殿金银十八罐 在村委会的后面,整个的一面墙上,彩绘着一座三门大殿,这就是有名的灌河殿。相传,古代北京通南京的官道在此经过,一条汤汤古水在此流淌而过,此地曾经店铺林立,诗意繁华。之后,灌河淤积干涸,逐渐荒凉,但是河道的沃土给在这里的百姓留下了生命之源。 此地有灌河殿金银十八罐的传说。据说,在灌河村西1公里处,以前有一座大庙,占地约百亩,庙房百间,香火旺盛,人称灌河殿。关于这座大殿的传说堪称传奇:以前村里有一个石磨房,人们吃粮都来这里磨。有一天晚上,人们突然听到磨房里嗡嗡的石磨在响,有好奇的人起来一看,一头大黑牛在里边拉着石磨在转,但屋里却没有人。人们细看这牛不但长得毛皮乌黑铮亮,两个大牛角也是又粗又大,大家谁也不敢近前。一连三晚都是这样,这事让村里的一位有福之人知道了,他来了看到后就拿了一个大木棍走到近前,举起木棍用力向牛头打去,没想到一棍打到牛角上,把牛角打了下一个来,那牛一溜火星飞走了。他拾起牛角一看,牛角是金的,他就用这金牛角修了这座灌河殿。 谁知过了不久,这事让一个南方人知道了,他就来到庙前,在近处找了家客店住下来。每天到集上买一囗袋黑豆回来睡觉,到了深夜又扛着豆子出去,一住就是一个月,天天如此。店掌柜觉得很奇怪,决心晚上悄悄跟着他看个究竟。晚上跟着他来到庙前,只见他抓出一把黑豆向地上扔去。一会从地下走出18个黄白小猪去吃那豆粒,他把豆粒越撒越近,小猪也越吃越离他近。店掌柜觉得很奇怪不由大喊一声,小猪吓得四散而逃。南方人情急之下向最近的小猪扑去,抓住后死死不放手。这时店掌柜走过来一看,哪是什么小猪,是真正的一罐金子。这时南方人坐在地上冲店掌柜怨道:“你坏了我的大事了,说这18个小猪是18罐金银变的。”直至现在,这一带都流传着一句话,灌河殿金银18罐,让南蛮子偷走一罐还剩17罐。 黄金的土地上,生长着葱茏的希望,也成长着灌河人的幸福。这个北方小村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如画的美景,还有浓浓的暖意。流连忘返之际,晚霞给小村染上了淡淡的红色,回首间,仿佛是炊烟袅袅的仙境…… 《《〈〈作家读者感言〉〉》》 我愿住到灌河来 到了灌河,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民房,干净的街道,有湖,有水,有小桥,公园般的模样。广场上,村里妇女喜气洋洋地跳着舞。老天也特配合,不冷不热,微风轻拂,让人顿感清新明快、心情舒畅,有一种想住下来不走了的冲动。 从原来脏乱差、上访不断到现在花园式的乡村,村民争先参加义务建设,成为县、乡先进典型村,让人深感:民众中潜藏着无限的能量。只要能顺应民心,百姓信赖、善于进取,这一潜能就会爆发出来。 读者刘占文 物华天宝好地方 灌河乡村即景: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湖边,笑眯眯地看着湖光树影;身姿健美的女人们跳着广场舞,舞出精气神儿;村民围拢在义诊桌旁,有序地进行问询、检查;蔬菜大棚、休闲广场、民俗院,分布远近,错落有致。 犹记得来的路上,四季沐歌张总说:可以为乡村服务,有一种成就感。我想这种成就感,就是借助阳光的魔力与永恒的温暖,造福这里的百姓。 再看入村牌楼上的“灌川千里物华天宝,河润万民人杰地灵”一联,顿感此联是灌河村的真实写照。 作家陈广丽 热切向往的生活 初夏五月,鲜艳的季节!灌河气派的牌坊映入眼帘,踏上村街,一排排统一制式的白色民居,整洁、美观、豪迈。村委会广场,多媒体CVD正播放着创建后的村容村貌的画面,秧歌队开心地跳着健美广场舞,儿童坐着玩具车在家人的呵护下尽情玩耍……农家休闲小院烧烤苑,倾听着乡村领导介绍灌河村巨变。一年时间破茧成蝶,一跃成为市级文明村的传奇。废弃坑塘扩挖改建的“民心湖”,村支部书记赵静边引领我们参观边侃侃而谈……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已成为城市人生活的热切向往。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移居乡村。 读者窦松林 《〈〈〈编后〉〉〉》 美美的灌河热热的心 张徽贞 一个原来上访不断的村子,一年蝶变,开启美丽乡村新模式。 用对一个人,做好一个产业。面貌变了,心气也变了。在外做企业的都往回跑了,集体的事大家都来关心了,村干部威信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大了,村子出名了:6个义务小组为村里的事情忙;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不等喇叭喊就建起来了;一个小村30多人主动要求入党;热辣广场舞,火爆农家乐,引得周边村的人都往这里跑,村民笑说俺村的小伙子说媳妇得挑着说。 民心湖边,感受民心之凝聚。讷于言的村党支部书记说,明年再来,会看到更美的生态农庄。 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涂墙画画,是村貌民风全方位的变;不只村干部干得用力,是点燃百姓心中那团火;不只一时之变,是做富民产业,攒足后劲不停地变。 美丽乡村,百姓过上好日子,享受美的生活,心里舒坦有奔头,才是硬道理。 《〈〈灌河采风同时,医院医生随队义诊。之后我们又走访了泊头孝道文化园和泊头苟鲁道桑葚园〉〉》》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