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鸭梨之乡”美誉的泊头市,经过近两年的紧张筹备,一座占地面积平方米的鸭梨文化展馆于日前开馆,并向公众开放。 据介绍,泊头梨树种植起始于东汉,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古老的梨区之一。清乾隆版《河间府志》记载:“物土之宜,任之作贡,作为民利,在肃宁者以桃著,尤交河者以梨著”,说明当时交河梨与肃宁桃在农业中如同粮食种植业一样,形成一个单一的生产门类。年泊头梨果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达到万斤。年“泊头鸭梨”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这个市梨树种植面积达25万亩,已全部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年产鲜梨48.5万吨,产品远销北美、欧盟、澳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8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为弘扬梨乡文化,抢救梨乡文化资源,让人们领略“鸭梨之乡”的风采,去年以来,泊头市把鸭梨文化列为“文化之城”建设的重中之重,筹资多万元,决定建设鸭梨文化展馆向社会展示。他们专门成立了鸭梨文化展馆筹建工作小组,拜访科技专家、文史学者,走村入户访问梨农,实地考察梨园,还远赴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采访曾经在梨乡工作过的干部、技术人员。同时,先后到沧州市档案馆、博物馆和武强年画博物馆、京、津有关收藏、博物馆搜寻资料。经九个月的走访,共搜集资料万字,拍摄各种图片余张,查阅历史文献档案资料40万字,实物余件。经认真遴选,最终整理出文字资料3万余字,各类图片幅,实物件进行了布展。其中,一件汉白玉标本梨,专家认定是宋元时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梨文化承载着燕赵文化的基因和符号,守望着古老的文明和栽培技艺,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迁,反映着民风民俗的生活方式。”泊头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建设鸭梨文化展馆,就是让人们进一步感悟梨乡文化的久远和深遂,领略梨乡文化的独特神韵和风采。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