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二、土生土长的沧州姓氏

在中华民族姓氏的大观园里,也有一批从沧州一带产生的姓氏,这些在沧州一带(包括老河间府)土生土长的姓氏,无不带着沧州泥土的芳香,现在介绍几个从沧州产生的姓氏和大家一起欣赏。

尹、吉二姓

尹姓和吉姓是做为沧州地区土生土长的姓氏,来源于沧州古代著名贤臣尹吉甫。尹吉甫名兮甲,尹是官名,吉甫是字,系周宣王内史大臣。周宣王执政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猃狁,不断侵扰周朝边境,一次,猃狁的军队进攻到了周朝的都城镐(今陕西西安),京城岌岌可危。周宣王任命尹吉甫为大将,率军抵抗猃狁。面对强大的敌人,尹吉甫沉着指挥,英勇作战,很快击退了猃狁,保卫了京城的安全。回朝不久,又逢居住在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叛乱,不向周王朝交纳赋税。尹吉甫再一次挂帅出征,南征淮夷,他采取政治招抚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时间不长便讨平了淮夷,使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无不臣服。由于尹吉甫战功赫赫,“文以附众,武以威敌”,深受周宣王赏识,封其官为“师尹”,还把钜邑,即今南皮县赐给他作封地。尹吉甫去世后葬在了南皮,至今古墓尤存。后人述其官职,嫡长子伯封以“尹”为氏,次子以“吉”为氏,尹姓吉姓自此产生。

尹吉二姓在沧州得姓以后,慢慢向全国发展。特别是两汉时期,战争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促使人口迁徙频繁。汉高祖时的右丞相尹恢,两汉之际的偃王尹尊,东汉光武帝时的尹绥,四处征战,居无定所,这样频繁的迁徙活动,扩大了尹氏和吉氏的地域分布,使其足迹遍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沧州尹姓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东汉光武帝时期的经学大家,长陵令尹敏。尹敏的后人在沧州长期繁衍发展,至隋唐时形成宗族大户,故有了尹姓以河间为郡望的说法。

尹姓和吉姓至今不算大姓,但居住相对集中,沧州各县市一般都有1—2个尹姓吉姓集中居住的村庄。这些尹姓吉姓除上述所讲古老的土著人口外,还有一些明初由外省迁来的。比如尹姓,据肃宁县白寺的《尹氏族谱》记载,其祖籍为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尹家庄,迁始祖名尹直,字鲠言,拔贡生。明朝初年授真定府饶阳县教谕,届期满后,正逢朝廷迁民,其中迁洪洞来饶阳的人最多,于是尹直原籍不回,选择了饶阳城东30里的土著尹家村落户。尹直生有三子,长子名士文,次子名士武,三子名士忠。士忠长大后迁肃宁白寺村,现已繁衍20多代,余人。这些族人除居住肃宁外,有的还迁到了任丘、河间、献县以及东北、天津等地。

泊头市四营乡尹家泊洛的《尹氏家谱》,阜城县尹村的《尹氏家谱》,都记载了他们祖先的来历,与肃宁《尹氏族谱》的说法大同小异。泊、阜谱说他们的迁始祖也是迁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尹家庄,所不同的是泊、阜谱说其迁始祖为弟兄三人,一个落在了交河(今泊头),一个落在了阜城,一个落在了饶阳尹家村。看来沧州的尹姓和吉姓除去古老的土著外,还是有一部分“外来户”的。

武姓

武姓也是我们沧州一带土生土长的姓氏。据《风俗通?姓氏篇》介绍,武姓得姓有6个方面,除去冒姓和赐姓外,其余4个方面为主要来源,其中两个来源于河南,称“河南武”;两个来源于河北,称“河北武”。“河北武”准确的说法应该叫“沧州武”。为什么?请看两个河北武的得姓。一是得姓于今献县,源自武罗国。武罗国是夏代的诸侯国,位于衡水市武邑北面。夏王相时被后羿灭掉。武罗国王带领王室公族仓惶北逃,一口气跑出了多里,逃到禹贡河边才摆脱追兵。禹贡河是古代黄河支流,即今天献县境内的滹沱河故道。一行人又饥又渴,无家可归,只好在禹贡河边的大柳树下歇息。武罗国王南望故国,老泪纵横,长叹一声,说:“孩子们,我们的国家虽然没了,但不要忘了我们是武罗国的后代,为了永远不忘故国,我提议,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以武为氏吧!”就这样,中国的第一个“武”姓,在我们今天献县的滹沱河畔诞生了。另一个“河北武”来自武强侯。据《汉书》记载,武强侯名叫严不职,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他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武强侯。武强侯国在武遂县,即今献县西南,为西汉河间国所辖四县之一。武强侯传三代,到严不职的孙子严青翟时,因犯罪自杀,侯爵被国家剥夺。严不职的曾孙为不忘记祖宗武强侯的荣耀,将自家的“严”姓改为“武”姓。从此武姓又多出了一个支派。

这两个“河北武”先后在献县一带得姓,在沧州及周边地区繁衍、发展。东汉以后,又陆续向江淅、陕西、山西、山东等地迁徙,沧州成为武姓重要发源地和播迁地之一。

武姓在沧州目前仍未跻身大姓行列,但有一个特点,居住相对集中,几乎每个县都有1个武姓人集中居住的村庄。但这些武姓人家,大都没有谱牒,问起由来,或说山东,或说河南,或说山西,基本上说不清楚。笔者经过考证认为,沧州一带的武姓,应以原始的土著居民为主,明初移民时迁来的“外来户”很少。为什么这么说呢?考察一下武姓居住村落,便可略见一斑。沧州境内一般武姓集中居住的村都往往冠以“武庄”之名,年前,各武庄村旁,大多留有古村落遗址,早年间秦砖汉瓦、破碎陶器随处可见,有的还在遗址旁发掘出留有墓志砖石的隋唐前武姓人古墓。比如献县武庄,沧县武庄,肃宁武庄,河间武庄等等。由此可见,这些古村落遗址很可能就是原先武姓人世代居住的地方。

除去古老的土生土长武姓外,外来移民后裔还是有的。比如河间三十里铺及任丘石门桥一带的武姓人,有的说祖先原为北方少数民族,明初迁来内地,入籍军籍,后因军功赐姓武。查《明史》可知,洪武三年,公元年大将军徐达北伐,迁徙蒙古一带民众余户到北平以南府县屯田,设立屯个,开地顷。户籍为军籍的给衣食,户籍为民籍的给田地。这些武姓人说的有可能是这批蒙古移民的后裔。另外,盐山有的武姓人说是明初迁自山东新民县,南皮有人说迁自河南祥符县,但都是口碑相传,缺乏材料佐证。总的看来,沧州武姓应以土著为主,外迁为辅。

莫姓

莫姓也是我们沧州产生的姓氏之一。据《三郡论》和《姓氏考略》记载,上古时颛顼造“鄚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鄚阳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为氏。鄚阳城就是今天任丘市鄚州的古州城。

另据《广韵》记载,春秋时,国有鄚敖(官名)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为氏,称莫氏。莫姓出自鄚州,当是不争的事实,莫姓虽然得姓很早,但发展缓慢,到现在为止,仍是个较小的姓氏。据我所知,在我们周边目前只有吴桥、阜城有莫姓,其中阜城县霞口镇夏庄,居住着一家六户三十余口莫姓人。(未完待续,敬请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
白癜风在线咨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