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跟其他的树比起来,墓地里栽种的松树最早透出了满树的绿意。3月19日上午,在泊头市西辛店乡梁屯村村外一处被树林环绕的墓地里,一排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兵在墓前向自己当年的战友敬礼。他们的这位战友名叫申宪智,是一名工程兵。50年前,在一起意外事故发生时,为了保护战友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50年来,战友们年年都会到烈士墓前祭扫。当天,他们又集资在墓前树起一块纪念烈士牺牲50周年的纪念碑。 这辈子,只与父亲生活了20天 今年52岁的申建军在脑海里没有记住父亲的任何形象。因为母亲后来告诉他,这辈子,只有在他6个月大的时候,曾在部队和父亲生活了20天。 当时是母亲带着他去部队探亲。结果正好申宪智伤到了一只手,于是部队领导让母亲和他留下来多待几天。哪知道,申宪智不愿享受这样的“特殊”,他一个劲儿地催着妻子赶快带着孩子回家,说自己伤到了一只手,还有另外一只手,能够照顾自己。就这样,在他的催促下,幼小的申建军就这样结束了这一生当中惟一一次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经历,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见到过父亲。 申宪智是年入伍的,当的是工程兵。年10月9日,年仅20岁的申宪智在一次施工中面对险情作出了他人生的选择,为了保护战友,他壮烈牺牲。随后,他被追记为一等功。当年的记功决定记录下了申宪智牺牲的经过:“年10月9日上午,连队转运混凝土拌合机时,正值申宪智同志休班,当他听到要转运机器,自动放弃休息,上山参加转运,主动挑重担子。在转运途中,机器突然下滑,有一个战士绊倒,眼看就要被机器轧着,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申宪智同志为了拯救战士,光荣牺牲……”。 申建军说,从那之后,军队和政府都对这个家庭给予了高度的。他的父亲被安葬在家乡,有墓,有碑。而且他还记得,当年有许多人从外地专门赶到父亲的墓前瞻仰、致敬。而他,也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直到现在。 英雄墓前,经常有战友送上的鲜花 申建军说,当年父亲入伍时,附近村庄有不少的年轻人也同时入伍,成为战友。这使得父亲的墓前永远都不“寂寞”,因为附近乡镇上父亲的战友有很多,而且大家都没忘了英雄当年的义举,经常有人到烈士墓前祭扫。申建军说,他经常发现父亲墓前摆着鲜花和当地祭奠逝者的烧纸。 时光流逝,但英雄不会褪色,那份已经溶入血液的战友情,也不会消失。50年过去了,申宪智的战友们又再次“集结”,他们决定为英雄再立一块牺牲50周年的纪念碑。申建军说,除此之外,父亲的战友们、热心村民以及附近的热心企业家们,也在捐资,想为父亲重新修缮墓地,将这里建成一处铭记英雄壮举、弘扬英雄事迹的“教育基地”。 74岁的黄连福老人告诉记者,当年在部队,他与申宪智是“一帮一,一对红”,从参军时就在一起,分到同一个连、同一个班。听说申宪智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心里特别难受。年他转业回乡,第一件事就是到申宪智的墓前“看望”自己的战友。他说,每年都会有战友到英雄墓前祭扫,战友们在聚会的时候,也总会说起申宪智。 “慷慨赴险、慷慨赴死” 70岁的冉炳旭告诉记者,申宪智牺牲那天,他也在施工现场。当时他负责瞭望,申宪智负责掌握搅拌机上的牵引杆。这些年来,战友们总会抽时间到烈士墓前看一看。这次立碑,本来开始时是机械连的27位战友集资,但后来不断有得到消息的战友表示也要献一份自己的心意,所以“这碑上的战友名单还会再增加”。 70岁的陈志华也是申宪智当年的战友。他说,申宪智是当地的“大英雄”,当时北京军区、河北省委都对英雄的事迹进行了宣传,号召向英雄学习。时间久远,人们也许会淡忘许多事情,但在他看来,对于英雄,我们不能遗忘,因为在国家、人民遇到危险的时候,是英雄们“慷慨赴险、慷慨赴死”,对于英雄的事迹,我们必须铭记;对于英雄的精神,我们必须弘扬、传承,“不传承,对不起英雄。” 50年时光过去,战友们再次在英雄墓前列队,向战友敬礼。他们立起一块碑,当天,学校的孩子们也来到了立碑现场接受教育,孩子们举起拳头宣誓,要铭记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