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喻户晓的“泊头火柴”,始建于年,当年肩负着“振兴国货、挽回利权、实业救国”神圣使命。自上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放开日用消费品的物价,泊头火柴迎来良好的发展时机,年实现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 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性打火机开始普及,火柴在这次技术革新的浪潮中渐渐谢幕。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让我们通过镜头一起走进曾经辉煌的泊头火柴厂。 腾讯大燕网瞬间据了解,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为泊镇(泊头的旧称)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4万元现洋入股公司。也正是这家工厂,改写了中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 泊头火柴,经历过地方恶势力欺压、军阀混战、日寇肆虐、国共交替、水淹厂区、公私合营、国有经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让“洋火”退败,成为全国第一乃至亚洲第一大生产厂家,在沧州泊头这个乡土气息浓厚的小镇创造了业界神话。 最初的泊头火柴厂发起人是沧县兴济人钱立亭,当时召集在沧县、大城等地经商的李雅轩、徐净轩等人共集资1.2万元现洋在兴集筹建。 不过当时的天津华昌火柴厂和北洋火柴厂向北洋军政府直隶津南道衙起诉,因为当时火柴界为减少竞争曾请示政府设立了里经济保护圈,在圈内不能再新设火柴厂,因此钱立亭的火柴厂被叫停,最终南迁泊头。 图为泊头火柴厂老职工孙宝峰收藏了各个时期的火柴盒。 年,当时形势大好的泊镇火柴公司,遭遇资金困难的困境,且时常受当地压制,导致无法维持生产。于是作为公司股东之一白聘三,去游说自己的远房表亲冯国璋入股。当冯国璋得知后,不仅决定入股4万元现洋,还答应帮他们疏通关系。从此泊镇火柴公司销路很快就好了起来。图为泊头火柴厂老职工孙宝峰收藏的不同时期的火柴盒。 这是孙宝峰收藏的年代最久远的一个火柴盒。 年,泊头火柴厂成为当时解放区乃至新中国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 “当时企业的资方是来自河间的一个民族资本家,年他从企业撤股后就去了天津,从此泊头火柴厂就成为国企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泊头火柴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厂区面积达到多亩,人员最多时有2多人。“我们曾是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火柴生产厂。”泊头市火柴有限公司的高师傅至今都念念不忘厂里最辉煌的时刻。 自上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放开日用消费品的物价,泊头火柴迎来良好的发展时机,年实现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 “那时是火柴厂经营效益最好的时候,当时工人们一个月能拿到多元的工资、奖金。”高师傅说。图为锈迹斑斑的大型烤梗机。 来拉火柴的货车都得在厂门口排着,河北当地的、山东的、内蒙古的、东北的,最远的连新疆的都来。 据了解,“泊火”的年生产能力最高时达到万件(每件包0盒)。年实现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后,年实现利税.29万元,年实现利税.43万元。 年到年,是泊头火柴最辉煌的十年。 从年开始,我国当时有一批火柴厂陆续停产、倒闭,社会上很大程度上开始依赖泊头厂,增加产能后,产量狂增至90年代中期的日产万盒,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火柴厂”。 “当时出厂的火柴按箱(或件)包装,每箱里有包,每包里有10盒,每盒里有根火柴。”郭希安说。图为车间内,生产火柴梗的原木。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打火机开始普及,火柴逐渐成了时代的“弃儿”。 “那个时候,泊头火柴依然固守着自己的火柴主业,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错失了发展时机。”业内人士分析。图为制梗车间内,堆积如山的火柴梗。 随着连续几年赢利下降,年,企业开始进行改制以图摆脱困境。瑞典火柴集团引资0万元和先进设备对工厂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但由于外资要控股,遭到工人反对,合作搁浅。图为装盒车间内,堆满了未装盒的火柴。 4年,火柴厂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下降了万元,随后连年亏损。私营小厂虽是“散兵游勇”,但对大厂的冲击日渐激烈。而泊头火柴厂仍紧抱着主业不放,没有寻找后续转型产业,还在靠老本坚持着。 年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泊头火柴彻底破产,这家曾经改写国人依赖“洋火”历史的百年老厂就此画上句号。 -完- 线索提供及投稿邮箱 jjjphoto qq.怎样治白癫风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