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庄驿的大槐树 富镇过去叫富庄驿,位于京大路和南北二京路的分叉处,是一个重要驿站。驿站设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年)。在富镇“丁”字街的西头北侧,也即过去的西门北面,有一棵古槐,树龄多长,无考。观其形姿,很有些年纪,附着在大槐树上的传说故事也从汉唐一直延续的明清。 大槐树高15米,周长4米。12年前的秋天,我去看过,那时树干呈灰紫色,苍老的树皮斑驳陆离,一块块地张裂着。树干中间有一个大洞,空了已经有些年头。树冠虽然不小,但已干枯了四分之三,只有西北角上的一支长了叶子,在秋风中显得有些疲惫。树干中部已用铁条箍住,两个树杈也用铁管支着。古老的槐树如同一个阅尽沧桑的老人,在孤独地领略着风烛残年。要不是有那一两支绿叶,人们会疑其早已枯死。 今年早秋,我在富镇又看到了大槐树,竟然有了另一番模样。树干由灰紫色变为黄橙色,而且有了光泽。树冠也大了许多,多是长出的新枝,每个枝条都鲜绿鲜绿的,枝叶茂密,如同华盖。虽然历尽风霜雨雪,却是苍劲挺拔,生机无限。古老的大槐树又获得了新生。真是千年神物,百代灵根。 五十年前,我就知道富镇有棵大槐树。关于大槐树的故事听了不少。它的栽种时间。最早的说法是西汉河间王刘德所栽,他到日华宫与儒生们讨论百家学说,整理先秦古籍,在老盐河畔栽种下这棵槐树。还有就是王莽新政时,刘秀走国在此避难,一个道士手拿槐树苗与刘秀交谈,并劝刘秀种下这棵树苗,刘秀问其故,道士笑而不答。片刻,刘秀明白了。“槐树”与“怀庶”同音,刘秀正是日夜怀念家乡的百姓呀。总有一天会回到故国,复兴汉室大业。果然,三年之后,刘秀成功,立鼎中原,建都洛阳,是为东汉。此外,还有隋末唐初说和宋代赵光义说。最近的一个说法是:明代永乐二年(年),洪洞人富姓青年遵照国家移民法令,迁到老盐河畔立村,取名富庄。他为了不忘故土,能时常见到故乡的槐树,来时就带了一棵槐树苗,落户后就栽种在自家的房前,后来就长成了这棵大槐树。 千百年来,有关名人和大槐树的故事不少。比较典型的有两位。一位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窦建德在贝州起兵后,很快威震四方,军队发展到10万人,他本想在窦堡(西辛店乡窦屯)立都,可听说附近有一条磨豆沟,“窦”、“豆”谐音,不吉利,便改变了主意。一天,他率领部将来到富镇大槐树下,将马拴好,坐下休息,突然有一只大鸟落在树上,发出了响亮的叫声。窦建德以为吉祥,遂召集部将在树下饮酒。一会儿,那只大鸟飞到桌边来。窦建德让随从取出谷子,供大鸟啄食。大鸟也不生疏,竟自吃起谷子来。窦建德伸手抚摸大鸟,不小心弄下一根羽毛。仔细一看,上面写着“乐天寿国”四个字。窦建德身旁的军师脸有喜色地说:“大王不是正为立都之地犯愁吗,这回大鸟可是指定了地方,就是乐寿。”于是窦建德进军乐寿,就是今天献县。在兼并了义军魏刀儿的10万之众后,于大业十三年在乐寿筑坛,自立“长乐王”,国号大夏,建元“丁丑”。 另一位是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文天祥在年12月20日被元军俘获,地点是广东五坡岭。次年押往北京。当走到富镇大槐树下时,文天祥眼睛一亮,要在树下休息。押送他的元军将领伯颜只好应允。文天祥一下抱住槐树,痛哭失声:“这是我大宋的神树呀,如今落得被北狄践踏蹂躏。文山无能,不能为皇上收复赵宋江山,让你回到宋室怀抱。”伯颜听后说:“什么赵宋江山,你文丞相都是我的俘虏。到了大都,你也要向我们的大汗下跪称臣,为我们效力呢。”文天祥立直身躯,严肃地对伯颜说:“宋状元文文山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我存,宋亡我亡,刀锯在前,鼎庚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伯颜说:“那你就真的死定了。”文天祥说:“我早就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古槐会记下我的话,也会记下你们的暴行。”然后他面对古槐,仰天长叹:“古槐呀,宋家辜负你了。你要记下这元人的罪恶。总有一天恢复宋室江山,还你焕发的精神。” 伯颜催促文天祥快走,文天祥说:“给我拿纸笔来,我要写字。”伯颜无奈,只好让部下拿来了纸笔。文天祥铺纸于地,握笔在手,望着远处浩浩荡荡的滹沱河,饱蘸浓墨,写下了大气磅礴,饱含历史感喟的两首诗。 其一为: 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 萧王麦饭曾仓卒,回首中原感慨多。 其二为: 风沙雎水终亡楚,草木公山竟促秦。 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 写毕,掷笔丈外,向大槐树三叩首后,起身北去。 关于大槐树的故事,还有唐代尉迟敬德树上拴马,明末李自成树下埋金银,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树下讲兵书等。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