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泊头市昌信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泊头市齐桥镇南王庄村,拥有以鸭梨为主要种植品种的果树上百余亩,长年指导梨农科学栽培、无公害管理。在传统梨业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合作社负责人王元昌怀揣着对传统农业特产的热爱,逆势而上,在本村昔日的历史故事中,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品牌——三十土筐,为鸭梨打造出了一张别具一格的“文化名片”。   缘起,三十土筐梨。   金九银十,正是丰收的季节。从泊头市驱车赶往南王庄村,沿途路边随处可见售卖、收购鸭梨的农用三轮车和大型水果运输车。   找到王元昌时,他正在院子里忙着收购本村梨农的鸭梨。黄灿灿的鸭梨堆成小山,芬芳的梨香扑面而来。   梯形的编织土筐上伸展出两片绿叶,浓浓的墨笔苍劲有力地书写着“三十土筐”四个大字,这就是王元昌特意请人为南王庄村鸭梨设计出来的商标。   为啥要叫“三十土筐”?他说,这个名字源自于南王庄村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全国鸭梨看河北,河北鸭梨看泊头。泊头鸭梨,特别是齐桥镇南王庄村的鸭梨,有着二三百年的种植历史,以皮薄肉细、脆甜无渣、多汁爽口而享誉盛名。   南王庄村前任党支部书记王华通说,上任伊始,他的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张俊义就给他讲述了一段“送梨”的故事。   那是在年的秋天,中共中央在天津召开会议。10月5日,当时的交河县(当时交河县属天津市管辖)人民政府收到了一封为会议提供鸭梨果品的电报。   时任交河县县长刘锡均带人来到齐桥镇。经过实地查看,决定选址在鸭梨种植面积最广、管理最好的百亩梨园采摘鸭梨。当时的村党支部组织8位生产队长、村里技术人员和“土专家”,本着个大、色黄、味美等标准,共采摘了30土筐的鸭梨,送往天津。在天津宾馆里,工作人员代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表示感谢并按市价付费。   “听说当时周恩来总理吃了俺们这儿的鸭梨之后赞不绝口,称赞鸭梨品质十分不错。”王华通的语气里透露着自豪。   他说,南王庄村的鸭梨好吃,除了管理技术好,还源自于村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南依清凉江,东靠小白河,村庄再往南走便是蜿蜒的黑龙港河……这样的水环境为梨树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营养水,上软下实的土质锁住了梨树生长需要的养分。这样一方水土,造就了南王庄鸭梨甜嫩多汁的品质。   “原来一提梨,想都不用想,就说南王庄村。这边的梨星和别的梨星都不一样,个大、皮薄、梨星细。”王元昌说。无奈,鸭梨陷困境   三十土筐把梨送,还只是南王庄村鸭梨辉煌过去的一个缩影。   在村里的百亩梨园中,很多梨树已经扎根了数百年,即使是小树,也生长了四五十年。   上个世纪90年代,鸭梨于南王庄村村民,是可口的水果,更是致富的钥匙。那时,一亩地能产万斤梨,一户收入个把万元不是个问题。鸭梨,可是人见人爱的“金蛋蛋”。   在那个还需要缴纳农业税的年代,南王庄村一年就能向上缴纳70多万元,甚至比一个乡镇缴纳的总额都多。   鸭梨丰收时,村子里设置的收购点就多达20个,单是供给外贸,就能收到6万多箱梨。很多来自天津的大车来村里收梨,广州、深圳的客商也在村里专门设置了收购点。年,首届中国鸭梨节在泊头举办,中外来客还专门去到南王庄村游览参观丰收的梨园,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品尝过鸭梨的树下合影留念。   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鸭梨。   “其他地区开始纷纷效仿这儿的种植模式,肃宁、河间还有衡水深县等地的种植户也通过关系买到了鸭梨树苗子,回去种植。”王元昌介绍道。   做大规模、增加农业收益本是好事,可是,离开了人杰地灵的环境,管理技术再有所欠缺,尤其是有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只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市场上出现的泊头鸭梨,慢慢出现了问题。   “别的种植区没有收购点,摘了梨都拉来俺们这边卖。所有的鸭梨都写着泊头鸭梨,但有的质量和品质的确有差别。这些‘问题梨’供应到市场上,渐渐地把泊头鸭梨的口碑给带坏了,好多客户都不愿意来收梨了。”他回忆说,年以后,鸭梨就因为质量问题在市场遇冷了。一个标准箱的鸭梨从泊头运到广州,卖1箱梨赚的钱还不够1个箱子钱。   市场的遇冷,同样冰冻了人们的种梨热情。不少梨农任由鸭梨烂在地里,甚至刨掉了种植多年的梨树。即使在万般纠结后留下了梨树,也不似以前那般用心呵护,愈发懒得打理了。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梨不挣钱了,人们为了图省事就不用农家肥而是上化肥。这样结出来的果子质量不如以前,卖梨的钱都不够管理投入,人们就更不愿意管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们都外出打工,还留在村里种梨的,大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转变,找回梨味道   虽然收梨的20多年中,王元昌的收入一直在鸭梨的荣辱兴衰中起起落落,可是他心里,还是放不下这已经扎根在生命中的产业。尤其是如今,鸭梨还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梨树也不可能都连根拔起,数百年传下来的产业扔不得。   鸭梨陷困,如何解救?这些年他一直在思索。王卫也抱有同样的想法。   王卫是王元昌的本家弟弟,虽然从参加工作时就离开了村子,可从他心里,一直放不下家乡的父老,惦记着带给村庄几辈人幸福生活的鸭梨产业。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农业结构要调整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近些年,现代农业在很多地方已经起步并发展得很好了。可是俺们村,还是按照传统思维种梨、卖梨,找一条适应市场的发展路子迫在眉睫。”虽然王卫并不种地,但是对农业的发展见解独到。   每次回到村里,他都要和王元昌探讨一番村里鸭梨的发展前景。可是,鸭梨并没有品种优势,而且大众口味趋于尝鲜,传统品种怎么才能脱颖而出呢?   一次偶然,让他们的思路豁然开朗。今年4月份梨花盛开时,他们开车经过邻村三岔河村。花开似雪的梨园中,高高的观景台上,游客们时而往来穿梭,时而驻足拍照,很是热闹。   “现在卖产品,除了卖功能,还要卖文化。俺们也有梨花,而且鸭梨不仅口感好,还有文化故事,为什么不宣传一下呢?”通过对新媒体的接触、对农业政策的感悟,王卫这样提议。反复斟酌后,王元昌决定在故事中提炼出“三十土筐”的商标,做南王庄鸭梨的品牌。   “我们也考察过梨汁、梨膏等深加工产品,但是先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有科技支撑,不如因地制宜,先脚踏实地地做出鲜梨品牌,让人们既能重新认识俺们这儿的鸭梨,体验原有泊头鸭梨口味儿,也能通过品牌带动梨树管理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王元昌介绍说。   在诸多的竞争中,如何打开市场?他又把目光瞄向了互联网。   今年8月份,王元昌在阿里巴巴注册成立了淘宝网店,名字就叫“三十土筐”。很多在淘宝上搜索泊头鸭梨的顾客,都会进入店铺询问产品。“10个购买的顾客里,得有7个老家都是泊头的。不管是广州的、武汉的还是上海的,来了就问是正宗泊头鸭梨吗?就是想吃泊头鸭梨的味道。”   除了打开鸭梨销售的新模式,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合作社还组织市民们前往梨园游玩、采摘,打造起了休闲旅游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编辑:时佳

编委:王丽勤

编审:褚祥虎崔金明

赞赏

长按







































广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公益活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