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6.html◆总策划:李冬赵夫铧张徽贞◆主讲:李忠智沧州资深文化学者杜金月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萍萍沧县兴济镇党委副书记◆主持:祁凌霄◆执行:刘伟高海涛 主持:兴济古镇与大运河相互表里,大运河促进了兴济的繁荣,兴济更为大运河添色。大运河通航时期,两者产生了哪些互相生发的关系? 李忠智:兴济是沧县所属的一个镇,宋大观二年(年)建兴济县(一说金贞元二年即年),清顺治十六年(年)废县为镇,为县治达多年。降县为镇后,名称始终未变,已延续了多年,称为古镇当之无愧。兴济依傍大运河,此段运河古称永济渠,开凿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年),至今已多年。古镇与大运河相互表里,相互映衬,大运河使兴济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城镇。大运河很长,但流经兴济的河段很短。就是这短短14公里的河段,给兴济留下了荣耀,给历史留下遗迹,留下几个大工程,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刘萍萍:兴济传为春秋时期晋国范宣子食邑,唐乾宁中期为范桥镇。宋代取“兴复王室,兼济天下”之义为县。兴济镇依京杭大运河而息,历史悠久。明嘉靖三十年(年)建兴济古城,起初作为军事城堡,也是水旱码头、商贸重地。古城坐落在范桥渡口岸边的开阔盆地上,北有子牙河,东有古唐河,大运河贯穿其间,带来了南北文化大交流,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兴济历史、饮食、军事、工业、民俗及红色文化等。 主持:兴济曾是繁荣的县城,有哪些既有地方和大运河特色,又具有全国影响的历史文化遗产? 李忠智:兴济人文历史丰厚。地有灵气则人才辈出;有了人才,文化就会兴盛。“文以人传,人以文传”。讲兴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不能不从古今人物入手。比如专宠一身的张娘娘,舍身抗洪的王知县,出生于兴济的冯玉祥,在兴济作战的胡耀邦,和杨子荣同期的战斗模范马国栋,舍身救学生的烈士宋桂荣。还有严嵩过乾宁驿、传说中的娘娘河、乾隆下江南过兴济水路、兴济穿运枢纽工程、余庆屯干渠(灌区)、王家沟子等历史故事传说和水利枢纽。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历史文化遗产。 刘萍萍:兴济古城有四街建制,并建有崇真宫、城隍庙(后为电影院)、火神庙、关帝庙、流佛寺、清真寺等众多的祠庙寺观,以及墩台、屯所。兴济有卫河秋涨、西泺渔樵、神堤烟柳、龙祠灵应、丰台夕照、洪寺晓钟、范桥古渡、驿亭甘井,称“乾宁八景”,存历代名人吟咏多篇。如今八景遗迹尚在。明朝张娘娘更是远近闻名,至今镇区内还有娘娘坟、娘娘河、娘娘宫、娘娘庙和龙窝等文化遗迹。武术、武落子、高跷、舞狮、龙灯,五花八门的民间艺术,扮靓了兴济。兴济小吃驰名全国,羊肠汤是代表。 兴济草帽辫加工技术多年前由山东传入。清末,以“兴济白”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年兴济草帽辫及其制品被列入省外贸确认的优质免验出口产品。兴济的毛鬃加工起源于年,由丰南县传入。新中国成立前,从事毛鬃加工的店铺就达12家之多,年,沧县政府在兴济成立国营毛鬃厂,年后,增加了细尾毛、山羊绒等项生产,产品主要销往前苏联、日本及西欧等国。毛鬃、草帽辫“一黑一白”两大特色产品出口世界多个国家,至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总产值就超亿元,被新闻媒体报道为“冲向世界的亿元小镇”。 主持: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大运河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之一。兴济与之有关的可供开发、具有实际操作可能性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如何盘活它们? 李忠智: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兴济,把历史当成故事来讲,讲出新意,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比如张娘娘的故事也许老掉牙了,但是你知道张皇后的独特之处吗?她最大的特点是让皇帝“专宠一身”。历代皇帝都后宫佳丽成群,可是张皇后和皇帝竟然终生相依。张皇后性格活泼,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对明孝宗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因而孝宗笃爱皇后,不立嫔妃,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专情的帝王。明朝从民间选后妃,兴济是县城又依傍运河,交通便利,这就使张皇后有了入选的可能。张皇后生前身后为兴济留下很多文化遗产,“幼多灵异事,流布乡里”,无形中提高着兴济人的家乡自豪感,丰富着民间文学。她身后为兴济留下诸如娘娘宫、娘娘河、娘娘坟等文化遗迹,都有内涵丰富的故事。 还有乾宁驿的故事。明洪武二十一年(年),在县衙西运河东岸修建了乾宁驿。驿站南至沧州砖河驿70里,北至青县流河驿70里。日本僧人策彦周良在明代两次率使团入明朝贡,第一次入明时就在兴济登岸进入了乾宁驿。他写到:乾宁驿,驿门横扬“乾宁驿”三大字。上岸到道士观,观门竖题“阐威门”三大字。入此门则左右有钟鼓二楼,又有碑亭。“三清殿”,中安老子像,像前“承恩”二大字。东西廊庑构小殿者多,多星斗像。殿里壁间丹青可观,殿檐有“咸通殿”三大字。第二次入明他又有记载:游敕建三官庙。正殿竖颜“三清殿”三大字,周回之堞琉璃色。中有三殿,共琉璃瓦。两庑壁间之彩画,颇极丽美。盖此所弘治天子皇后之乡里也,以故立此道士观。有石碑,弘治十四年立云云。 严嵩经过乾宁驿留下了故事。正德十三年(年)秋,严嵩奉命出京赴广西公干。晚上到达兴济乾宁驿,驿中空无一人。驿官不知所在,驿官的妻子躲在附近的居民小楼上。原来当时京津一代常有流寇出没,河道不太平,所以天黑之后,驿官不愿办公。任凭严嵩等人怎么温言解释,驿官的妻子死活就是不肯下楼,最后把空头关文从楼上用绳子拴着吊下来,让严嵩自己填写。严嵩一怒,将驿官妻子捆绑起来,驿官才不得不现身。第二天天一亮,船只继续南行。 这些故事,都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文化遗产。还有其他的历史、传说,也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只是讲的形式可以是文学,也可以是影视,更可以用风物、建筑等来融合、呈现。 刘萍萍:悠悠运河水,传承逾千年。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科学有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经成为大运河沿线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兴济镇将依托大运河文化资源优势,立足自身历史底蕴,在完善特色小镇“五个一”即一条美食街、一条民俗文化街、一条党建示范街、一条商贸街和一个乾宁运河文化公园,在建设和大运河沿线绿化的基础上,吸纳兴济电影院、兴济博物馆等元素,构建“5+N”运河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主持:目前,结合历史与现实情况,兴济建了哪些文化旅游项目?实际效果如何?在这些尝试中,可得出哪些经验,以为大运河两岸进一步的文旅建设开发所借鉴? 杜金月:兴济运河小吃文化名镇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打造“一线多珠”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兴济羊肠汤对沧州人来说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特色小吃,在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特色文化元素,坚持国际视野、一流标准、沧州特色,打造一条独一无二的文化带、经济带和生态带。去年,沧县在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部署下,结合旅发大会举办,精心打造一条美食文化街,塑造特色小吃名镇,真正把兴济美食的品牌打出来,对整个兴济镇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的带动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刘萍萍:兴济镇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借年沧州市旅游发展大会东风,实施“旅游+美食文化”战略,激活大运河文化遗产,建设了以运河小吃街和乾宁运河文化公园为核心的兴济运河美食小镇。实现文化、旅游与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目前,已成为当地和周边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辐射范围可至京津地区,真正还运河于人民。 运河小吃街主要依托运河文化资源,以千年运河为主题,将沿线绿化景观与商业、居住等城市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寻求地方特色美食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使运河小吃街成为沧州段运河文化及饮食文化展示区。运河小吃街在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的同时,还有效改善了兴济镇区人居环境,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乾宁运河文化公园是一个大型的绿色生态公园,集休闲娱乐、文化宣传、体育竞技健身、水景游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游园,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园内设有亲水平台、观景水榭、健身步道、树阵广场等满足各种人群需求的休憩场所。园内设计尊重场地现状,注重突出运河特色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公园景点中,在着重展示特色文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使运河文化公园成为区域内的重要绿心和核心绿肺。 大运河保护利用遵循群众共享原则,这也正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还运河于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纵观运河流经沿线,村庄聚集、百业兴旺,大运河在兴济镇区蜿蜒7公里,不仅是兴济镇重要的文化元素,更是从古至今兴济发展的大动脉和百姓生活的黄金地带。如何让大运河真正造福于沿线群众,将大运河文旅建设与原真生态保护、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相辅相成,延展文旅效应,才是大运河文旅发展的最佳路径。 主持:未来的大运河文旅项目建设,对于诸如兴济这样历史文化丰厚的古镇,有哪些建设构想或计划?有关人士有哪些建议或期待? 杜金月:今年,我们在对去年建成的吴桥杂技文化名镇、兴济运河小吃文化名镇等文化名镇进行巩固提升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深挖文化资源,尤其是深入抓好省委主要领导来沧调研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一方面,深入挖掘东光的生态资源、泊头的铸造业文化资源、沧县捷地减河水工文化、青县的红木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包括东光铁佛寺、泊头清真寺、青县马厂炮台等文化遗产,不断“擦亮珠、谋新珠”,打造运河沿线更多各具特色的重要景观节点,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另一方面,加大对大运河本体的保护力度,持续推进文物保护、河道清淤、拆迁拆违、垃圾清理和生态修复五大工程,着力推进大运河堤顶路连接贯通工程,积极跑办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单位,在适宜河段尽快实现旅游通航,增强大运河对沿线各县(市、区)的串联作用,让“一线多珠”真正成为推动大运河沿线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强大引擎。 刘萍萍:大运河流淌着民族的文化记忆,闪耀着丰富的时代价值。下一步,兴济镇党委、政府将借力文旅融合,开创运河时代,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项目传承、运河生态修复、产业融合发展等系列工作,延展兴济运河美食小镇文旅效应。 谋划筹建运河民俗文化街、运河党建文化街、运河商贸文化街、大运河传统文化活动中心、大运河历史文化博物馆,谋划建设恢复大运河乾宁八景等,不断丰富大运河精神内涵。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原真呈现漕运时代的运河景观。大力培育“运河+”新业态,以兴济运河美食小镇为核心,打造“多彩运河”,再现大运河畔从传统农耕文明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构建“赏多彩运河、游美丽乡村”的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